爵士人生下重返祖国苏俄爵士之王的
视频资料(无中文字幕):《往昔生活主题集成曲》,这是一部由IBRUS电影公司拍摄的纪录影片。以奥列格列昂尼多维奇隆斯特列姆对往昔的叙述为线索,穿插了几十年前大师在中国创建苏俄流派的第一支爵士乐队时的画面,和几十年后的年大师重回中国故地的记录,展现了爵士乐大师一生的艺术创作生活。很多画面是大师最后几年的珍贵记录。 接上篇:爵士人生(上):哈尔滨——苏俄爵士乐的源起之地 当时乐队的中音萨克斯手弗拉基米尔谢列布里亚科夫(50年代末离开隆斯特列姆后,他所受教育的背景和职业是小提琴手)年在《喀山》杂志发表的名为《自己的歌》的回忆录中写道: ......“果戈里”号轮船不急不缓平稳地驶入纳霍德卡港。它的船舷上站着几千个被从上海遣送回国的人。几乎所有的人都来到甲板上,从这里勉强能看到远处光秃秃的山岗的轮廓。灰蒙蒙的海,阴云密布的一天.......我不觉得这群杂乱的被遣送回国的人的内心都被同一种爱国之情笼罩着,人们低声交谈着,他们如此凝神屏气证明了,也许每个人都记住了自己生活中这历史性一刻的意义。 “果戈里”号的船缆系在码头上。乐队在奥列格隆斯特列姆的指挥下全员坐在甲板上,兴奋地演奏着《坦克兵进行曲》。这时,乘客都已经来到甲板上,可码头上却空空如也,没有任何迎接的人群,也没有什么奢华的场面。是啊,生活重新开始,大幕才刚刚拉开...... 从船上下来,在港口的一个简易棚子里我看到某位爱国者用巨大的字母写的箴言:“纳霍德卡——这还不是俄国,而且俄国也非拾获之物(纳霍德卡在俄语中是拾到的物品之意。--译注)。” 整个乐队安顿在木棚子里以后,便面临着一个问题:接下来去哪儿?他们建议我们去西伯利亚、乌拉尔、鞑靼和巴什基尔。我们大家一致的意见是继续往西走,离莫斯科近一些。选择了喀山,音乐学院还办着。十一月二号,这列采暖货车车厢和货运车厢编组的专运列车驶向了远方。 年11月25日早5点,喀山火车站东侧的站台上我们这列疲惫不堪的“开心五百”(玩笑俗语,二战之后用来指称装备很差、行驶缓慢的火车。--译注)冒出烟气。中午,乐队的“全权代表”小组前往内城堡的特别移民处(20世纪30-50年代初苏联强迫向边远地区迁移的居民被称为特别移民。--译注)。弄清楚了,喀山暂时不能接收我们,一段时间内不得不住在泽列诺多利斯克。我们到了那儿,被安置在“祖国”文化宫,整个乐队的人都在一个小厅子里面,席地而卧。当然,条件不怎么样,可年轻、热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信念占了上风,生活上的困难克服起来相当容易,也没有埋怨。 过了几天,从喀山来了一个专门委员会。我们要给他们表演一个小节目,我们的劳动安置就取决于对这个节目的评价。唉,听过之后,他们通知我们说,“苏维埃人们不需要资本主义的爵士乐”,这样的乐队没有工作可以安置。有个委员会的人边走边嘟囔:“就是耽误时间......” 处境比远不止耸人听闻这么简单,基本问题——居住和工作悬而未决。俗话说,道义上的打击很明显。乐队对这种境况完全是平静地看待,没有惊慌,甚至还带些幽默感。可一天又一天过去,便形成了这样一种印象,我们大家在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客人。唉,这一切都仅仅是初放的“小花朵”,重要的“意外惊喜”还在后头...... 最初的设想是把乐队建成鞑靼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国家爵士乐团体。但苏共中央年颁布的《关于万诺穆拉杰利(-,苏联作曲家,人民艺术家。--译注)的歌剧“伟大的友谊”》的决议长期阻碍了苏联爵士乐的发展(实际上是彻底停滞了7-8年。)。乐队的这几位音乐人被分配到了歌剧院、电影院的乐团。奥列格隆斯特列姆作为小提琴手进入喀山歌剧芭蕾舞剧院,年秋天,他和一起来的音乐家组在一起,开始在音乐学院学习。但爵士乐队的活动并没有彻底停止,当时的鞑靼国家爱乐乐团艺术指导、作曲家亚历山大克柳恰廖夫(-)马上评估了来到喀山的这支乐团的实力,并尽一切可能不让这个团体解散,还在喀山和周边地区提供给他们机会举办玫瑰音乐会。 奥列格隆斯特列姆改编了鞑靼歌曲和人所熟知的苏联作品(既有声乐版本也有器乐版本),并用它们组成音乐会的曲目。就这么过了几年学习生活,年,奥列格隆斯特列姆从喀山国立音乐学院作曲班(师从阿尔贝特列曼教授)及选修的交响乐指挥(师从伊赛谢尔曼教授)班毕业了,他随即留校任教,在学院讲授理论课程,同时领导学生交响乐队。 奥列格隆斯特列姆乐队,年 他们并没有忘记爵士乐。年,隆斯特列姆乐队既在广播电台录制了演出曲目,还录制了唱片,唱片的曲目是奥列格隆斯特列姆将一系列鞑靼作曲家的乐曲改编成的爵士风格的交响乐,在鞑靼国家爱乐乐团团长米哈伊尔博戈柳博夫和艺术指导亚历山大克柳恰廖夫的帮助下,他们在喀山话剧院的剧场内演出了一系列音乐会,这些音乐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且引起了莫斯科演出机构的注意。开始进行长期演出活动的谈判,谈判中这个团体的第一任经理米哈伊尔青扮演了积极的角色。 关于这段往事的详细情况,我们再读一读弗拉基米尔谢列布里亚科夫在回忆文章中是怎么写的: 到了年......三位知名的鞑靼作曲家——亚历山大克柳恰廖夫、阿尔玛兹莫纳赛波夫和伊斯梅沙姆苏金诺夫抱定了崇高的目的——重振我们的爵士乐队,这支乐队,正如他们十分了解的那样,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可以成功地走上全联盟的轻音乐舞台,成为这一领域诸多新事物的有益且可资借鉴的榜样...... 当时鞑靼正在筹备在莫斯科举办鞑靼艺术旬展。便产生了同时在那儿推出我们爵士乐队外加弦乐小组的想法,也就是说交响爵士乐,以专业的编曲方式演奏民族音乐......可还是那个结果......传统的“不准许”这次又起了作用:燃起的希望之火熄灭了...... 可生活还在延续。六月中旬,为了录制鞑靼音乐,以经验丰富的录音导演伊戈尔格奥尔基耶维奇杜德凯维奇为首的全苏录音之家的小组来到喀山。在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克柳恰廖夫的提议下,和这个小组开始了录制“叛逆的”爵士乐的幕后谈判。开始杜德凯维奇拒绝了这个古怪的念头,援引了一系列的客观原因。经过异常艰难的努力,终于勉强说服了他,于是,我们投入到计划外的“秘密”录音当中。都是在深夜做这件事。我们录了克柳恰廖夫编曲极为出色的《春之歌》。之后,伊戈尔格奥尔基耶维奇立刻兴奋起来,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开始更紧张的夜晚工作,其结果是制作出了精彩的录音,他们立刻带回了莫斯科。 请收听:奥列格隆斯特列姆乐队——《为爱干杯》,演唱:拉达邓斯 在全联盟录音之家试听录音的时候,真是引起了疯狂的喝彩。显而易见,那里的人意识到,当时在苏联没有一个乐队能和喀山的乐队竞争。在《苏联音乐》杂志社再次试听了我们的“秘密”录音,邀请了莫斯科著名音乐家和作曲家。又是最高赞赏的评价。这之后,年4月,从首都来了录音组。所有预定的曲目都顺利地录制下来了,对我们所做的工作,很快就有了莫斯科的非常好的反馈。 这支重建的乐队的声望扩散开来,鞑靼爱乐乐团团长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博戈柳博夫组织了整整一个系列的音乐会演出,有喀山最好的演员和歌手参与其中。当地的,以及莫斯科的广播电台播放了那个时期的录音,我至今还能在广播中听到这些录音,包括亚历山大克柳恰廖夫的《鞑靼桑巴舞曲》、萨里赫赛达舍夫的《华尔兹》、由我编曲的萨拉萨德科娃的《探戈》等等。我们站在巨大成功的门槛上。 年早春,一个少有的空闲的傍晚,我在家正看着书,现在记得是契诃夫的小说《薇罗奇卡》(小薇拉)。突然传来敲门声。我打开房门,看到一个仪表堂堂的男人拿着厚重的手提包站在门口。“请问,”他问道“隆斯特列姆同志是住在这里吗?”我把他领到奥列格的房间门口,他的房间几乎就在隔壁。陌生人感谢了我之后就消失在窄小的门内。 很快就弄清了,原来,奥列格这位不请自来的客人是大名鼎鼎的莫斯科演奏团的负责人米哈伊尔伊里奇青,他是为个人的事务到喀山来的。最近这段时间他听过很多这支没有归属单位的“上海人”的爵士乐队的演奏,以备万一,他决定先和乐队的领队认识一下。这次只为相识的会面一下子就变成了商务会谈。就是在这个傍晚,达成了尽快恢复爵士乐团更广泛规模演出的初步计划。米哈伊尔伊里奇打算试着将乐队办成附属于莫斯科巡回演出局的编制单位。唉,通向实现这一设想的道路,生活教育我们的那样,足够曲折。 然而,这件多少年都没能从死点上向前推动的事,这件长久以来让团体不安的事,总算是不再显得没有一丝希望了,显露出现实的“起死回生”的希望。和莫斯科开始了漫长的谈判。最主要的是财务问题。奥列格隆斯特列姆去了首都几次,谈判也明显向前推进了。 [......] 刚刚解决了工资和定员表的问题,莫斯科预先试听乐队演奏的委员会就到了喀山。一切进行得很顺利,漫长的排演期开始了。然后我们在首都提交了曲目单,在盛夏时节,大家出发到苏联的各大城市开始为期七个月的巡回演出。乐队成员身穿漂亮的制服,曲目也很有趣,媒体上出现了很多赞赏的反馈。在列宁格勒的第一场音乐会就来了苏联最大的指挥家、当时最权威的交响乐队的创建人叶夫根尼亚历山大罗维奇穆拉文斯基。幕间休息的时候他向侧幕望了望说:“平生第一次听到这么高水平的爵士乐。上帝保佑,让我的交响乐队也有这么一支像你们的爵士乐队一样的纯粹的队伍吧。”后来,这句赞扬经常被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报纸拿来引用。 “赫鲁晓夫的解冻”时期开始了。年10月1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文化部颁令,以从中国回来的团体为基础在全俄国家演出组织(后来的“俄罗斯演出”,即ROSCONCERT)体制内成立奥列格隆斯特列姆领导的表演乐队。 奥列格隆斯特列姆乐队在塔林,年(摄影?Valdur-PeeterVahi) 一些“上海人”留在了喀山,比如后来领导鞑靼斯坦电影乐团的萨克斯手维克托杰林格。但大部分乐队成员在年搬到了莫斯科,开始了大规模巡回演出的生活。此后的四十年间,这个团体走遍了苏联的多座城市和几十个国外城市。几十万观众现场观看了他们的音乐会,几百万人在广播中收听过或者在电视中看过他们的演出。 视频:奥列格隆斯特列姆乐队。苏联中央电视台,年代 胶片扫描及复原:TRIACETATTV 在这段有趣的视频中,独奏部分是乐队最好的乐手演奏的。他们的名字及演奏的连贯性是当时的乐队成员、苏联传奇性萨克斯手阿列克谢祖波夫帮助我们还原的,祖波夫也在视频中有独奏表演(祖波夫近三十年生活在洛杉矶):1分10秒及后来的乐曲进程的主题,独奏乐曲由弗拉基米尔奇日克演奏(小号);即兴独奏:1分33秒,阿列克谢科季亚科夫(小号);1分48秒,阿列克谢祖波夫(次中音萨克斯);2分22秒,格奥尔基奥斯科尔科夫(长号);2分47秒,伊戈尔隆斯特列姆(次中音萨克斯);3分40秒,因诺肯季戈尔布佐夫(小号);5分02秒,格奥尔基加拉尼扬(中音萨克斯)。简短的打击乐从5分14秒开始由扎尔曼哈赞金演奏,他和低音提琴手亚历山大格拉维斯一样,是哈尔滨和上海时期乐队的老成员。阿列克谢祖波夫还透露了这条影像的一个有趣的细节: 胶片中截取的最开始的画面,是早前拍摄的,大概是在年代前5年,甚至更早。我大概是在年3-4月间到的乐队,参与演出到年(这都是大概的时间),吹奏中音萨克斯。胶片第一部分没有我,次中音是哈尔滨人演奏的,他走之后我在他的位置上。旧的片段以奥列格鞠躬致意结束(0:55),接下来是乐队比较晚的版本...... 年代乐队的钢琴师是尼古拉卡普斯京,后来声誉卓著的苏联作曲家(现代学院派音乐,“第三流派爵士乐”)。 奥列格隆斯特列姆和他的乐队,年代初期 自然,在一个把“反音乐中的形式主义”、“要把萨克斯抻直”作为执政党的文化政策,并走过其他类似弯路的国家里,爵士乐队是不可能获得一致赞同的。年7月,《共青团真理报》编辑部转交给全联盟巡回演出联合体一封广大“观众的来信”,这封信寄自远东乌苏里斯克市,签名的有部队宣传处中校处长,还有位中校是乌苏里斯克军官之家的领导,以及一系列同志,包括文教学校(培养文教工作者的专科性中等学校。--译注)的老师、团市委委员、夜校校长和乌苏里斯克市劳动者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文化处教导员(原文照登这封来信,保留原有的拼写法和标点): ......来看这个乐队演出的人会觉得自己身处美国某个卡巴莱歌舞表演。观众为什么不自在?[......]甚至为音乐会揭幕的第一个爵士乐的东西,是奥.隆斯特列姆本人的作品,报幕员宣称,在作品中观众能听到俄罗斯的民间旋律,正是这首旋律,让听众想起空洞且杂乱堆砌的西方爵士乐的刺耳声响,里面的俄罗斯旋律庸俗低级,并且以狂躁痉挛的狐步舞曲的形式表现出来。奥.隆斯特列姆的其他爵士乐作品,像《幽默小品》、《间奏曲》也是用这种方式写出来的,对爵士乐来说不过是技术娴熟的玩意儿。很难说有多精湛,然而,有一点很清楚,它散发着强烈的、被我们的人民判定为形式主义的味道。 在介绍奥.隆斯特列姆的作品时,报幕员竭尽所能要引起听众对它们的好感(奇怪的幼稚行为),尤其宣称,奥.隆斯特列姆的轻音乐写得严肃认真。可能吧!但负责国家创作团体演出活动的相关同志们应该更严肃认真些了,注意这个爵士乐团体的曲目。[......] 奥列格隆斯特列姆乐队在位于沙波罗夫卡的莫斯科第一电视中心的演播厅里, 5月28和29号我们在乌苏里斯克所听到的,无法唤起哪怕一点儿崇高的思想,没有一丝纯粹的喜悦之情。简短地说,奥.隆斯特列姆乐队的曲目对苏维埃听众,尤其对年轻人是有害的。这种音乐仅仅可以唤起低级庸俗的欲望,而不是崇高的追求。 我们承担表达乌苏里斯克市绝对大多数观众的意见的责任,文化部要认真留意乐队的曲目,不要让它低劣的国外的旋律在我们伟大的国家散播,腐蚀苏维埃人的音乐品味,我们要的是我们苏维埃人当之无愧的、激励着人民为祖国的荣誉迈向伟大事业的音乐。 幸运的是,这封和其他类似信件的很多“签名者”都迟到了:年代,类似的告密已经未必引得起乐队生活中即刻的负面改变。而且,不管怎样,乐队在苏联听众中的声誉不是由告密而由媒体表明的态度来滋养的。媒体也写得五花八门,奥列格隆斯特列姆乐队在国内爵士乐团体中最具权威的地位基本上已经不会遭到质疑。年,乐队在塔林具有传奇性的爵士乐音乐节演出之后,作家瓦西里阿克肖诺夫在《青春》杂志上写道(随笔《爵士乐世界的老实人,或者三十个蠢蛋的叙事曲》,《青春》杂志,年第八期): 罗曼贡斯曼和奥列格隆斯特列姆, ......瞧,现在是奥列格隆斯特列姆的乐队在塔林爵士乐音乐节的舞台上:十九个人身穿胸前有“ОЛ”(奥列格隆斯特列姆的名字缩写。--译注)字母的漂亮的演出服。乐队中几乎传奇性的从前的“上海人”只剩下五个。这些已经须发斑白的人身边坐着年轻人:罗曼贡斯曼、尼古拉卡普斯京、斯坦尼斯拉夫格里戈里耶夫、阿尔卡季沙巴绍夫......乐队演奏了贡斯曼的作品《黑暗之光》。这是一首出人意料、与众不同的作品,但正在独奏的作者更显预料之外,这个红嘴唇的小人儿留着神秘的林妖(也叫树精,是俄罗斯神话中的人物。--译注)似的大胡子。他还表现自己! 奥列格列昂尼多维奇现在有些须发斑白了,庄重气派,但对我来说,他还像从前一样是个神秘、年轻的“上海人”...... 请收听:奥列格隆斯特列姆,《EmbraceableYou》,演唱:安德烈托夫马相 需要明白的是,直到年代,隆斯特列姆的乐队都不是纯粹的爵士大乐队:海报上它是“舞台演出乐队”。在它的演出曲目中,也有舞台歌唱演员(瓦列里奥博金斯基、阿拉普加乔娃、伊林娜波纳洛夫斯卡雅等人正是在这个乐队开始了自己的演出事业。)、声乐小合唱团的演出,必定有报幕员,分给爵士乐的份额,尤其是器乐爵士乐并不多。然而,乐队中的爵士乐即兴演奏大师从未让听众远离乐队曲目的思想核心。而且这个曲目单几乎毫无例外依照了爵士乐的标准(唉,近段时期隆斯特列姆乐队可不是这样):奥列格列昂尼多维奇本人,还有乐队的很多乐师写出了诸多个性鲜明的原创音乐,所幸,这些音乐的相当一部分(有别于转瞬即逝的舞台演出曲目)已经录制了唱片。 在“旋律”全俄唱片公司的工作室,除了流行舞曲唱片,乐队在-80年代还录制了十张爵士乐长乐曲专辑,既有苏俄作曲家的曲目,也有乐队的经典爵士乐改编曲。大部分具有独创性的改变曲目都是天才的编曲者和作曲家维塔利多尔戈夫完成的。此外,奥列格隆斯特列姆本人,和萨克斯手尼古拉潘诺夫在这个领域也付出了很多劳动。 请收听:奥列格隆斯特列姆乐队《我们不会成为朋友》,演唱:拉达邓斯 年,庆祝了奥列格隆斯特列姆乐队的60周年,为此它也作为世界上不间断存在时间最长的爵士乐队而被写入吉尼斯纪录大全(贝西公爵CountBasie成立的时间要晚一年)。年11月,奥列格隆斯特列姆乐队成了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大厅演出的第一支爵士大乐队。 柴可夫斯基音乐厅侧幕后,年:奥列格隆斯特列姆和当时的俄罗斯联邦政府主席团成员普里马科夫(摄影?帕维尔科尔布特) 奥列格隆斯特列姆乐队是苏联爵士乐人才真正的熔炉。很多著名的音乐人都经历过这个乐队磨练:格奥尔基加拉尼扬、阿列克谢祖波夫、斯坦尼斯拉夫格里戈里耶夫、罗曼贡斯曼、根纳季戈里施泰因、康斯坦丁诺索夫、维克托古谢伊诺夫、亚历山大费舍尔、康斯坦丁巴霍尔金、阿尔卡季沙巴绍夫、维亚切斯拉夫纳扎罗夫、尼古拉卡普斯京、瓦吉夫萨德霍夫、米哈伊尔奥昆、尼古拉潘诺夫、瓦列里基谢廖夫、伊戈尔布特曼、亚历山大别连松、德米特里莫希潘、维塔利戈洛夫尼奥夫等等。在隆斯特列姆乐队工作过的歌唱家:迈娅克里斯塔林斯卡雅、阿拉普加乔娃、伊林娜波纳罗夫斯卡雅、伊林娜奥季耶娃、德米特里罗曼什科夫、瓦列里奥博金斯基等还演唱了隆斯特列姆乐队的演出曲目。 请收听:奥列格隆斯特列姆的乐队《离别》,演唱:拉达邓斯 二十世纪末期,在年乐队初创时的第一批成员当中,只有奥列格隆斯特列姆还留在乐队中。除他之外,最后一名“老兵”是第二指挥同时也是乐队的主要录音导演(第一批成员中的小号手)、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功勋演员阿列克谢科吉亚科夫已于年春天去世。 年5月,莫斯科LeClub:奥列格隆斯特列姆接受莫斯科爵士乐记者协会“终身成就”奖。右侧为主持人、“jazz.ru”主编基里尔莫什科夫(摄影?帕维尔科尔布特) 奥列格列昂尼多维奇隆斯特列姆在年被授予“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功勋演员”称号,年被授予“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演员”称号。年他成为俄罗斯联邦国家奖金获得者。 视频:奥列格隆斯特列姆乐队,四重唱《忠诚的朋友之歌》 国立爵士乐队的地位帮助这个团体度过了年代的经济困难时期。年乐队在自己的历史上第二次(参加过年华盛顿艾灵顿音乐节之后)成功地在美国演出,这之后,乐队的工作开启了新的篇章,唉,这与乐队领袖逐渐离开乐队的管理事务相关。年,奥列格隆斯特列姆的精力已经不足以应付一台完整的音乐会的工作,他同意任命格奥尔基加拉尼扬为乐队总指挥(他占据这个职位到年年底)。当时乐队正在中国巡演,包括在七十年前乐队初始时期曾演出过的大厅演奏。 低音提琴手伊戈尔乌兰诺夫、奥列格隆斯特列姆、歌手黛博拉布朗(DeborahBrown),(摄影?帕维尔科尔布特) 在此之前,隆斯特列姆乐队和奥列格列昂尼多维奇本人一起只在年回到中国一次(隆斯特列姆还在年为参加纪录片的拍摄访问了上海)。 乐队年前的次中音萨克斯手和编曲,如今生活在亚特兰大(美国)的尼古拉潘诺夫这样回忆年的那次旅行: 在上海,我是和奥列格列昂尼多维奇一起去乐队曾经“光荣战斗”过的地方——那些乐队很多年前曾演出过的舞厅的几位音乐家之一。兴致盎然地听大师讲述那个年代的人与事。这一切都成了永远消逝的历史,忽然,和奥列格列昂尼多维奇一起走进一栋房屋的大门,他曾经在这里住过,我们听到他说:“瞧,电话就挂在墙上,就在那个位置。”尘封了奥秘。时间的线索开始交缠在一起。门内半明半暗之中出现一个人的身影,他说道:“我认识你,你五十年前在这里住过......” 奥列格隆斯特列姆年10月14日夜在自己莫斯科郊外的家中辞世。享年89岁。在此之前他已经有几年的时间几乎没有走上过舞台了,乐队的指挥是格奥尔基加拉尼扬。曾经,那还是在遥远的年,他成了“上海人”在莫斯科接受加入自己乐队的第一个“苏联”音乐人。加拉尼扬在隆斯特列姆生前和死后的一段时间领导过乐队,和乐队一起巡演的时候经常是第二指挥登台,第二指挥是弗拉季斯拉夫卡德尔斯基,他在奥列格列昂尼多维奇时期替代了同样角色的莫斯科爵士乐舞台上的“老兵”阿列克谢科吉亚科夫,从年开始,团体的日常工作就由乐队经理亚历山大布雷克辛来管理了,他同时也作为节奏手参与演出。 奥列格隆斯特列姆的葬礼是在年10月18日举行的,根据遗嘱,音乐家葬在莫斯科州晓尔科沃区奥布拉兹佐沃村圣母圣诞教堂的一个简朴的墓地,在他几位亲人的墓旁。 米哈伊尔奥昆和奥列格隆斯特列姆在奥列格列昂尼多维奇85岁诞辰庆祝盛典上(摄影?帕维尔科尔布特,) 从年开始,著名俄罗斯钢琴家,俄罗斯联邦人民演员鲍里斯弗鲁姆金成为乐队的领队。在他的领导下,以奥列格隆斯特列姆命名的国立爵士乐队现在仍在成功地演出着。 欲了解奥列格隆斯特列姆爵士乐队更多详情,请访问乐队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siteera.com/bstely/6956.html
- 上一篇文章: ldquo真理乃时间之女rdquo
- 下一篇文章: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年高职扩招拟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