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学刊刘晨新加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医院订阅哦! 新加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 作者简介:刘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新丝路学刊》总第10期 本文从新加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入手,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战略方针、制度保障、运作模式等方面,从而总结新加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经验,并结合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益的经验启示。新加坡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一是注意各个族群社团的沟通融合,二是注意各种社会力量的互动协作,三是注意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这些措施不仅有效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提高和增强了其国民的文化认同感和社会凝聚力。 新加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多元文化 一新加坡多元文化的形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国土狭小,面积只有多平方千米,资源匮乏,但地理位置异常重要,素有“远东十字路口”与“东直布罗陀”之称。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新加坡自古便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海上桥梁,其社会文化发展因而呈现多元与外向特性。 (一)新加坡具有多元文化的特点 文化,对内可以整合国家,提升国家认同水平,增强民族自信心;对外可以通过传播辐射、吸引和感召他国民众和国际社会,提升国际威望。新加坡文化既包含华人移民的儒家思想,也吸纳西方的民主法制文化,即非单一的东方文化或西方文化,而采众者之长,形成独特的文化。多元主义是新加坡文化最为显著的特点。 新加坡政府历来重视文化建设,通过推行多元主义政策,促进种族融合,形成文化向心力。今日的新加坡各族群及其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传统艺术、风俗习惯、节庆活动等在此交集荟萃,呈现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象。新加坡已发展成为一个文化性突出的“国际大都市”,呈现异彩纷呈、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景观。 (二)新加坡多元文化的形成过程 从新加坡历史来看,新加坡文化发展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即狮城王朝时期、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和独立建国后。经过各个时期的文化熏陶,今日新加坡多元民族文化特性得以形成。 1.狮城王朝时期:狮城王朝是新加坡古代史上首个也是唯一的封建王朝。狮城王朝时期,2新坡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层面的发展水平均达到历史顶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但由于狮城王朝仅持续一个多世纪便覆灭,其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只是昙花一现。今日的新加坡被称为“新加坡”及“狮城”,正源于14世纪的新加坡狮城王朝。 2.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新加坡沦为英国殖民地后,英国人将新加坡辟为商港。这一时期,华人、马来族、印度族等移民大量涌入新加坡,英国殖民者对各族群分而治之,新加坡逐步形成西方制度与东方人文观念相结合、英国殖民者主导、以华人为主体的多元异质移民社会与文化。 3.独立建国后:这一时期,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互动,新加坡政府在建国之初即确定将多元主义政策写入宪法,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涉及华人、马来族、印度族及其他族群?的新加坡多元民族文化形成。 (三)新加坡多元文化形成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前文所述,新加坡作为移民国家,多元民族、多元语言与多元宗教共生共存。新加坡的多元文化造就了新加坡独特的民族风俗,经过历史的锤炼,新加坡形成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世界知名民俗博物馆和学术界公认的人类文化多样性宝库,新加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丰富多彩的。正如新加坡文化遗产咨询小组主席杨淑爱教授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我们与自己的过去、自己的文化根源连在一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代代相传的活文化,传承者和社群在传承相关知识方面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虽然新加坡非物质文化遗产尚没有一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新加坡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siteera.com/bstems/5316.html
- 上一篇文章: 欧款羽绒服大批量到货欧美时尚风格特
- 下一篇文章: 无删减版西藏绘画的流派之争副刊第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