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还好
对于如今的中国车市,业内人士们都持有怎样的看法? 在世界汽车版图里,中国汽车产业起步晚、底子薄,努力奋斗了50余载,终于在年一举坐上了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的宝座,并保持至今。而尽管中国汽车产业如今仍被认为大而不强,一些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但以往世界对中国车市的诸多固有印象俨然已被逐渐改变。 那么对于如今的中国车市,业内人士们都持有怎样的看法?在盖世汽车近期举办的以“CTalk奋斗”为主题的系列高层访谈中,多家企业高层就此发表了看法。现将相关内容汇整如下,与您共享! //中国速度//近几年,中国车市的快速多变让“中国速度”成为了一个热议话题。 伟巴斯特中国区总裁严和宁表示,中国车市最近几年的发展变化速度相当惊人。几年前,一项天窗产品从开发到最终交付车型应用还要耗费超过两年的时间,而现在,这个周期已被缩短至一年半甚至一年。所以公司必须全力跟进,以保证运营体系、业务流程和人才架构都跟得上“中国速度”。而在提速的同时,也绝不放松对产品质量和设计的要求。 欧司朗汽车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吴君斐则指出,为什么传统车企造车有非常长的周期?因为时间能保证燃油车的品质。“为什么要对质量有追求?大家都知道,传统燃油车里面零部件差不多有超过3万个。如果我们从PPM值(每一百万个产品中的不良率的统计标准)来看,一个部件33个PPM已经不错了,举例来说,简单的车灯有三大件:一个壳、一个光源、一个驱动,这里面如果坏了一个怎么办?换掉就可以了。但是一个车里面有3万个部件,PPM叠加之后,数字就非常可怕了。总而言之,质量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你要做的可靠性试验就非常多,这就肯定要花时间的,周期自然就相对较长。” 基于此,他认为:“就国内企业来说,就算把造车时间压缩再压缩,也不可能压缩到两个多月就把车做出来,但是人家36个月,我压缩到24个月,人家24个月,我压缩到18个月、12个月,这是有可能的。如何去压缩?一方面,纯粹是靠大家的时间去压缩,例如人家一周四十小时工作日,你是,那么你的周期肯定比人家的要短;另一方面,很多国内的企业,他们更愿意采用一些成熟度和可靠性都较高的品牌技术,这样就无需去做初期一些验证性的工作,时间就节省了。” 而从目前来看,相关厂商为适应中国速度也可谓用尽“洪荒之力”。采埃孚董事会成员柯皓哲表示:“我们的主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siteera.com/bstely/4879.html
- 上一篇文章: 客户喜提爱车,没想到购车原因竟是因为这
- 下一篇文章: 销售额443,这些没创意的圣诞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