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季热门四登月第一人amp
第一期点这里:《罗马》《冷战》 第二期点这里:《幸福的拉扎罗》《燃烧》 第三期看这里:《第一归正会》《一个明星的诞生》 今天是最后一期啦~如果能找到更多资源,再更新吧。 7、《firstman》(登月第一人) 部分获奖及提名情况: --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提名)达米恩·查泽雷 --第76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女配角(提名)克莱尔·芙伊,最佳原创配乐(提名) --第24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最佳影片(提名),最佳导演(提名)达米恩·查泽雷,最佳男主角(提名)瑞恩·高斯林,最佳女配角(提名)克莱尔·芙伊,最佳改编剧本(提名)乔希·辛格,最佳摄影(提名),最佳剪辑(提名),最佳配乐(提名),最佳美术指导(提名),最佳视觉效果(提名) …… 主观点评: 推荐指数:★★★★☆ 我一直不是很喜欢传记题材的书和影视作品,可能因为之前并不是很喜欢探究他人的人生经历吧,不过现在想想,也是很没必要…… (Neil所见不是一般人能看到的) 这部以NeilArmstrong为原型人物的故事,基本真实地还原了那个时期的历史。我很惊讶于这部作品是查泽雷拍出来的,他之前的《爆裂鼓手》和《爱乐之城》无不与音乐相关,又因此而有独特的气质。这次转战非音乐题材的作品,似乎少了一些独一无二的作者气质和想象空间。 (人类第一次登上了月球) 传记题材本身就不太容易再创作,这次主角还不是艺术家,而是航天员,更需要精确性,不能随意发挥的,这对主创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月球上人类孤独的身影) 基本上,全片的完成度在75分左右。首先,在人物事业的部分,基本是还原历史,几次实验,几次危机,同事的死亡等等,紧张的情节掌控得还是不错的,能让观众进入情境并跟随。在同事不断牺牲,实验不断推进,竞争对手不断放卫星美国政府骑虎难下的巨大压力下,Neil也肉眼可见地进入了近乎狂热的状态,再往前一步怕是要走火入魔…… (这是Neil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同时,影片也给出了正好相反的社会舆论,那些反对把纳税人的钱不断投入这个高风险的军备竞争中的普通民众就像镜子的另一面,照出了完全不同的立场。这其实也是民主的意义之一,如果全民都陷入一种集体的狂热,那无疑整个国家就会滑向深渊,总有反对的力量存在,时刻警醒着,即便这反对声幼稚又感性,也能让人保持理智,避免疯魔。当然,这是我的引申义,影片给出这部分内容,也只是真实情况的反映。 (夫妻难得的亲近时刻) 除了事业线,影片加入了Neil家庭生活的部分,这部分比较遗憾的是,Neil在片头失去女儿的部分,和在片尾把女儿的纪念物留在月球这个呼应的部分,原本应该在情感上让观众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个人物。但由于女儿从生病到离世的速度太快,观众还没有培养出足够的感情,结果我们只能作为旁观者来观摩Neil丧女之后的种种表现。之后他失去的身边人更多,这些人的离去无疑都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这是否暗示了两个人之间的隔膜?) 影片展现夫妻关系的部分并不多,而且在两个人的相处中,妻子Janet始终是那个更主动的人,我们看到Janet紧张地抱着电台同步收听指挥室与航天员的对话,看到她去指挥室谴责地面工作人员切断电台,看到她和Neil的温馨舞步,看到她怒气冲冲要求即将登月的Neil和儿子们告别,而Neil只是在登月回来后的隔离间里,隔着玻璃给了她一个飞吻,眼神里还似有迷茫。在家庭生活中,他看起来并不是一个积极的愿意投入且善于经营的丈夫或父亲角色,而Janet总要面对丈夫出差,执行任务可能回不来,等等这些压力,而又很难找到慰藉,所以我也非常理解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影片并未展示这部分)。 (站在月坑旁边的Neil在想什么?已逝的女儿) (想想在影院里看到这个画面,该有多震撼) 总体来说,这部影片比较中规中矩,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历史和人物。同时,影片的摄影和配乐也不错,尤其最后在月球表面那段,确实能让人感受到宇宙的浩渺,人类的微小,景色之磅礴之苍凉,我相信任何一个人一旦见证过,都不可能不在心里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相信Neil也一样。这部分也大约是最有导演风格的,希望查泽雷下一部作品能将他的天赋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8、《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 获奖及提名情况: --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剧本奖伊桑·科恩/乔尔·科恩,金狮奖(提名)伊桑·科恩/乔尔·科恩 --第25届美国演员工会奖电影最佳特技群戏(提名) --第90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年度佳片 --第31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配角(提名)佐伊·卡赞 主观点评: 推荐指数:★★★★★ 事实上,这部片对于科恩兄弟来说,并不算什么高难度作品,首先,它是拍给网飞的,其次,它是个合辑,那么,对于在好莱坞闯荡已久,长篇作品众多的科恩兄弟来说,这部作品算是驾轻就熟的了。 (神枪手的浪漫与宿命) 我还是要引用豆瓣上的最热评: 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是个二百五。 阎王要你三更死,多活两秒也要死。 虎落平阳被犬欺,落魄凤凰不如鸡。 杀人之后不补枪,绝对死得硬邦邦。 遇到危险别冲动,否则后悔也没用。 人生就像坐马车,该下车时就下车。 (不仅是自然的美,人与环境的美,构图的美,都是亮点) 引用它不仅因为它准确地点评了这部影片里的每个故事,而且去豆瓣的短评里看看就知道,很多人都不经意间用这种歌谣的方式在评价这部片子,而上面这个,是写的最好的。 (again,让人无法忽视的树和可怜的付兰兰) 为什么大家都想用这种形式评价这部影片呢?因为它太适合表达片中兼具美国西部的旷达、人物命运的无常和作者的悲悯的气质了。 (淘金故事中的西部风光) 前五个故事基本上都以某个人的死亡为终结,故事非常简洁浅显,而且每个独立的小故事都有起承转合,一点也不无聊。虽然大部分故事(除了第四个)都带有悲剧色彩,但又分别具有独特的气质。而最后一个故事里,我们视觉上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人物从活着到死亡的过程,但最后一个故事也最为诗意隽永,算是科恩兄弟献给生命的浪漫歌谣吧。 (歪果仁很爱的象征物:鹿,生命精灵) 说其中两个故事: Story3:男人带着年轻但残疾的吟诵者游历,因而美丽的诗篇辗转在西部苍凉的大地与山间,这原本浪漫的生意起先效果不错,人们觉得残疾男孩与激昂诗歌的搭配新奇又刺激,纷纷送上金币。但时间久了,观众的好奇心退去,人和金币都越来越少……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男孩作为一个工具的惶恐。直到有一天,男人看到会算数的鸡的把戏,于是男孩时刻处于惊恐之中,不再有饭食,终于在男人路过某个河谷时,他被丢弃…… (亮相非常惊艳)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生活不能自理的男孩和没有一技之长的男人,原本是完美的组合,一个人担负现实,一个人承担理想,但最终,我们看着现实与理想渐行渐远,相互难以为继,继续捆绑下去只有死路一条,然后,理想被沉入峡谷深渊,现实抱着一只公鸡奔赴前程,命运叵测。 (对即将到来的杯具命运恐惧不安) 低头看看我们自己,我们的现实如何,理想又在哪里?原本相濡以沫,和谐共处的二者如今是否已经分道扬镳,不知所终?我们手上抱着的是会算数的公鸡吗?那无疑是一个骗局。是谁用把戏诓走了你的理想,让它沉沦到无尽的黑暗里?我们还找的回曾让人心旌摇荡的绝美诗篇吗?它又是否能原谅我们的背弃? (空了的座位暗示了一切) Story5:性格决定命运,或许这就是Alice小姐悲剧命运的注脚。从一出场,这个女孩的大眼睛里就充满不安,也难怪这个故事就叫做“不安的女孩”。她的命运似乎从来不是由自己掌控的,她跟着哥哥走南闯北,全凭哥哥差遣安排,这一次,他们要去俄勒冈,寻找安身立命之所。但不幸的是,Alice的哥哥刚刚启程就因病离世,Alice一下子没有了主心骨,多亏马队的两位负责人,她顺利地安葬了哥哥,哥哥留下的吵闹的小狗也被好心的纳普先生处理了,唯一的问题是原先的男仆想要工钱,但Alice没法支付。于是这就演绎出了一段西部旷野上的爱情故事。 (不安的女孩,Alice) 纳普先生想要迎娶Alice,到俄勒冈过安稳的生活。两个人在篝火前聊天,有让人惊喜的发现,他们从原本因利益关系而起的结合,发展为或许能够沟通交流过上幸福小日子的一对。纳普先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马队另一位负责人阿瑟先生,阿瑟先生什么都没说,这处留白意味深长。 (好的开始并不意味着HE) 科恩兄弟从来不会只给一个毫无波澜的爱情故事,更何况这是美国西部的大漠荒原上,一切皆有可能发生……无知的Alice小姐遇到了危险,但还好,阿瑟先生及时赶到,利用经验与勇气化解了这次险情。他在开始战斗前,把一支枪给了Alice小姐,告诉她万一自己被杀,务必要开枪自绝,否则落在印第安人手里将痛苦不堪。但等阿瑟先生利用假死的戏码战胜了敌人,回来找Alice小姐时,发现她以为阿瑟先生被杀了,于是已经自杀身亡…… (Alice终被心中的不安所害,她不属于西部) 阿瑟先生望着赶过来的纳普先生不知道该怎么说,就好像他当初没法对因找到伴侣而兴奋的纳普先生说一些扫兴的话一样。这广袤的西部平原上什么都可能发生,最无常的恐怕就是生死。而Alice小姐终因她根植于内心的不安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死神本神,略萌) 影片最后一个故事是对主题的升华,这部离不开死亡的影片,最后一个故事通篇只讲了一件事:人之将死。永远不会迟到的人生马车,狂奔在去往生命终点的路上,有歌曲,有同伴,有争吵,有疗愈,人生最后一段旅程被拍得那么浪漫美好,几乎看不到悲伤与泪水,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临终之旅。法国人最后站在门口回望来路,然后坚定地迈进旅馆,那条有光的路,究竟通往何处?谁也不知道。死亡,因神秘而令人敬畏。 (人之将死,回望也凝重) 科恩兄弟镜头下的美国西部是绝美的,不仅风景美,人也美,风景加人物更美。有时候是大自然磅礴秀丽的美,有时候是人们纯净的美,有时候是人与环境相得益彰的美,构图之精巧细腻让人忍不住就想截图。 (纳普先生这个特写透着对宁静安稳生活的向往) (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好啦,颁奖季热门系列到此结束啦,最后这部《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是八部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满分推荐,记得去看哟~ 小结: 诚如系列伊始所述,颁奖季的热门影片并不一定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不一定是符合大众口味的作品——这和书差不多,严肃文学总是有一定的门槛和特定的受众——但它们一定都具有比较强的作者气质,而这些是我们迷恋它们的根本所在,我们不一定喜欢它们所有,但尊敬并尝试去理解创作者们的初衷,这或许是主创-影片-观众之间最珍贵的联结。 (科恩兄弟的构图真的没话说) 当我为了给这些推送配图,第二次播放影片时,大部分影片的影像都让我非常感动,无论是人文风貌还是自然风光,无论呈现的是悲凉抑或喜悦,苍茫或是静谧,绝望或是神往,这些画面总能带动我们的情绪,是影像的力量,是电影的魅力。 (大自然给我们以绝色,我们却只看见黄金) 年即将过去,于我这或许并不是特别的一年,但这一年看过的电影、剧集、综艺、戏剧、书籍,会一直留在记忆里。下一篇,或许要来个年度盘点啦~ 蔚然晨风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siteera.com/bstezz/2909.html
- 上一篇文章: 印度支线航空梦ldquo让每个人都能
- 下一篇文章: 这样牛bi的电影即便上了大银幕,也不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