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Day5,大功告成,第一
北京较好的雀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10304/8714638.html 为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喝彩 最后一天发心背诵模块的更新,教师节和昨天都没有更新,是不是等急啦,学姐看到后台阅读量,不少同学仍在坚持,很棒!扎实背完,发心高分妥妥的! 5天背诵链接:?? 发展心理学 5天完成第一轮背诵,内附食用说明~ 发展心理学 Day2今天简答论述重头戏,必背! 发展心理学 Day3,这两章考选择细,理论多! 发展心理学 Day4,童年期考点少,很快就背完呢! 食用说明: 按题型,学姐区分了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也会出选择,篇幅有限,就不重复啦,牢牢背下来噢!下划线方便你们记忆关键词,更多背诵疑问或提高推文背诵质量的好tips,欢迎后台和米粒粒学姐交流噢! 背诵导航: 第七章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八章成年期心理发展 1 选择题高频考点+背诵口诀 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半成熟、半幼稚,他们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高中阶段又称青年初期,经过之前多阶段的发展,高中生生理发育达到成熟水平,心理品质表现出丰富和稳定的特征。 二、青少年生理发育 (一)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外形变化、体内机能的增强、性的发育和成熟。 (二)第二性征与性成熟:第二性征是性发育的外在表现,是少年身体外形变化的重要标志。性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 三、青少年自我发展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自我意识突然高涨。(第一次自我意识的飞跃期发生在1-3岁,是以儿童可以使用“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征的) 四、成年期发展任务理论 (一)埃里克森的观点 成年初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成年中期(25-50岁),繁殖对停滞,发展的任务是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成年晚期(50-?),完善对绝望,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二)莱文森的观点 莱文森认为,成人的发展是由一系列交替出现的稳定期和转折期构成的。两者的区别在于生活的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莱文森主要对中年期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年期的发展任务是巩固自己的兴趣、目标和各种承诺。莱文森尤其强调了“中年转折”这一重要性,如果个体在这一阶段能够处理好矛盾,下一阶段将会出现优秀的品质。 (三)哈威格斯特的观点 哈威格斯特认为,发展任务主要源自于个人内在的变化、社会压力以及个人的价值观、性别、态度倾向等方面。中年期是一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它不仅是个体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社会向个体提出最多、最大要求的时期。 五、成人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 (一)卡特尔的智力理论(液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二)智力双重过程模型 巴尔特斯发展了卡特尔的智力理论,同认知心理学联系起来,提出智力的发 展可以区分为两种过程: 第一种是基础过程,与思维的基本形式密切相关,它主要负责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所以又叫“智力技能”;第二种过程是智力技能和情境、知识相联系的应用,所以又叫“实用智力”,它主导成年人的智力发展。 (三)智力适应理论 沙依认为成年人的智力活动特点是与其对环境的适应分不开的。环境对个体有什么要求,个体相应的智力功能就能得到发展。沙依根据智力适应理论,把人一生智力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口诀:获取阶段—“我应该知道些什么”;实现阶段、责任阶段—“我应该怎样运用我知道的东西”;整合阶段—“我为什么要知道”。) 1、儿童青少年期(获取阶段):智力发展的根本特征是掌握获得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2、成年初期(实现阶段):主要任务是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工作,需要将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中去。 3、中年期(责任阶段):需要承担家庭、社会责任,担负家庭责任以及行政管理职能。 4、老年期(整合阶段):智力活动的主要任务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对一生的经验进行重新整合。 六、人格发展 (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观(发展心理学第二章) (二)荣格人格发展观(内外倾)(普心第十二章人格) (三)拉文格的观点(发展类型说) 拉文格认为,成人的人格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 1、遵奉者水平:只按规则行事,常根据是否违反规定来判断对错。 2、公正水平:自我评价标准与社会规则和谐一致。 3、自主水平:能够接受自我评价标准和社会规则相冲突。 4、整合水平: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能正视内部冲突和矛盾,而且还会积极去调和解决这些矛盾。(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是一致的) 2 名词解释高频考点+背诵口诀 一、自我同一性 1、自我同一性的含义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为了获得自我同一性,青少年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整合自我知觉的许多不同方面,使其成为一致的自我感。埃里克森将青少年时期定义为一个人形成同一性的关键期,并且认为青少年经历了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一心理冲突。其实,这种这种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一生发展的课题。 2、自我同一性的类型需要当作简答题会复述! (口诀:弥散不探索不行动;早闭没探索就行动;延缓还在探索没行动;获得探索后就行动) 玛西亚将自我同一性分为两个维度:危机和自我投入。危机是指个体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问题是否有过茫然或迷惑不解的时期。自我投入是指是否为认识自己、实现自己、达到某一目标而倾注全力。 根据这两个维度,玛西亚将自我同一性划分为四种类型: ⑴自我同一性弥散:既没有体验到危机,也没有自我投入的表现。 ⑵自我同一性早闭:没有危机,但有自我投入。此时的奋斗目标来自父母或 权威。 ⑶自我同一性延缓:有危机,没有自我投入,个体的责任与目标不明确。 ⑷自我同一性达成:有危机,也有自我投入。 玛西亚认为,这四种类型不仅仅是一种分类,还代表着一个建构的过程,是动态的。首先,没有必然的好与坏之分;其次,每个个体都会经历这四种状态;最后,这四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临终心理 库布勒-罗斯的研究结果认为,老年病人临终前的五个基本反应阶段: 否认阶段:不相信自己要死了。 愤怒阶段:把自己会死的怨恨发泄在别人身上。 讨价还价(乞求阶段):希望上天能延寿。 悲伤沮丧(抑郁阶段):知道死亡已经不可避免,陷入悲伤抑郁之中。 平静接受(接纳阶段):最后默默接受这一刻的到来。 3 简答论述高频考点+背诵口诀 一、青少年认知发展要学会复述! (一)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青少年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但还有具体形象思维的成分。 (二)两种思维的发展 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是抽象逻辑思维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 w初中生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 ⑴运用假设:初中生已具备建立并检验假设的能力。 ⑵逻辑推理:初中生各种推理的发展不平衡,归纳推理能力高于演绎推理。 ⑶运用逻辑法则:初中生对各类逻辑法则的掌握主要表现在矛盾律、同一律和排中律,其中,排中律发展最慢。 w高中生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 ⑴概念:初二是掌握字词概念的转折点。 ⑵推理能力:初一的学生已经具备各种初级水平的推理能力;从高一开始推理能力有明显进步;高二推理能力基本成熟。 ⑶运用逻辑法则:高二学生运用逻辑法则方面趋于成熟,但不同法则能力不平衡。 2、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个体的辩证逻辑思维在7-11岁开始出现) w初中生辩证思维的发展: 初中一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掌握辩证逻辑思维的各种形式,但水平较低;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辩证思维则处于迅速发展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w高中生辩证思维的发展: 高中学生的辩证思维已趋于占优势的地位;高中阶段形式逻辑思维发展较为稳定而匀速,而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比较迅速;在高中思维过程中,抽象与具体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统一。 3、总体而言 初高中生的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都高于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到了青年晚期,辩证逻辑思维才发展成为主要的思维形态。 二、青少年社会性发展必须背下来! e皮亚杰的三阶段论 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确切的说是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心理学家。他采用独创的“谈话法”(对偶故事法)对儿童进行研究后提出:儿童的道德认知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 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前道德阶段(0-2岁) 在前道德阶段,年幼儿童对引起事情的原因只有朦胧的了解,他们的行为直接受行为的结果所支配。因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2、他律道德阶段(2-7、8岁) 在他律道德阶段,儿童认为规则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由权威决定,而不理解规则是可以经过集体协商来制定或改变;在评定是非时,总是抱极端态度,或者是好的,或者是坏的,认为“公正就是服从权威”,按照是否遵从权威来评定是非;判断行为的好坏完全根据行为的后果,而不是根据行为者的主观动机。 3、自律道德阶段(9-13、14岁) 在自律道德阶段,儿童知道规则是可以通过协商后制定的;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能较高地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并能较现实地判断别人;判断行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动机。 e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论 科尔伯格是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的追随者,但他又对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进一步作了修改、提炼和扩充,提出了自己的儿童发展阶段论。根据横向研究中,不同年龄儿童对这些“两难问题”(海因茨偷药)的反应,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4-10岁) 外控时期,服从得到奖赏、逃避惩罚的原则。该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 ⑴避免惩罚与服从 儿童专注于行为后果,遵从他人规则以避免惩罚、得到奖赏。 ⑵天真的利己主义 儿童开始基于自己的利益和他人将给予的回报来考虑服从原则,以被满足的程度来评价行为。 2、习俗水平(10-13岁) 将权威的标准加以内化,服从法则以取悦他人或维持秩序。该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 ⑶寻求认可 以“好孩子”为定向。儿童希望取悦他人,帮助他人,会根据行为者的动机、特点以及当前情境来评估行为。 ⑷顺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 以“好公民”为定向。儿童开始考虑到社会体系和良心、自己的责任,显示出对较高权威的尊重,并力图维持社会秩序。 3、后习俗水平(13岁以后) 道德观完全内化,认识到道德原则之间的冲突,以及如何从中选择。该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 ⑸法制观念 以“社会契约”为定向。人们以理性方式思考,重视多数人的意愿和社会福利,认为依法行事是最好的行为方式。 ⑹价值观念 以普通的伦理原则为定向。人们依据自己内在的标准行事,行为受到自我良心的约束 三、青少年情绪 (一)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征论述简答题! 1、情绪的两极性 ⑴外部情绪的两极性(霍尔把青春期成为“疾风怒涛期”):狂暴与温和;可变性与固执性;内向性与表现性 ⑵内心表现的两极性:坦白性与秘密性;真实性与虚伪性;自我批判与自我安慰 ⑶意志的两极性:积极性与消极性;认真与马虎;努力与懒惰;守纪与散漫 ⑷人际关系的两极性:孝顺与顶嘴;友情和孤独;亲切和冷漠 ⑸容易移情 2、心理断乳(何林渥斯) 何林渥斯称青春期为“心理上的断乳期”,是指子代在发育成长中要求摆脱父母的监护而形成独立人格的过程。 3、反抗(彪勒) 人发展过程中的第一反抗期在2-4岁(幼儿期);第二反抗期则在初中阶段。这与自我意识的两个飞跃期基本重叠。其中,第二反抗期的焦点在于:儿童对自身发展的认识超前,而父母滞后。 产生反抗心理的原因: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强;独立意识的发展。 反抗心理的表现: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漠不关心,冷漠相对;反抗具有迁移性。 (二)常见的情绪困扰论述简答题! 1、烦恼突然增多 不知道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于公众面前;与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不知道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伴之中应有的地位。 2、孤独 心理学家称青春期为“心理断乳期”。个体要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保护和对父母的依恋,成长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然而青少年短时间内还不能独立处理很多问题,又不愿向人求助,于是产生了一种孤独的心境。 3、压抑 压抑是当需求、愿望等得不到满足和实现时,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青少年的自尊心易受到打击,但又有争强好胜的冲动,在这种矛盾的情形下,他们常常处于压抑的心境。 4、焦虑 焦虑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某种事物进行反应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引起青少年焦虑的原因主要有:适应困难和考试焦虑。 5、自卑感 青少年自卑感的特点有:自我评价过低;概括化、泛化的特点;敏感性和掩饰性。 6、抑郁 抑郁是一种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如果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可导致抑郁症。 四、认知老化的主要理论(口诀:工作感觉加工,抑制执行) 1、感觉功能理论:该理论认为老年期认知能力的衰退,是由于感觉器官的衰退。 2、加工速度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中枢执行系统的老化,从而导致信息加工系统加工速度减慢,从而导致认知能力的衰退。 3、工作记忆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工作记忆广度随年龄老化而减少,从而影响了老年人的心算、推理等认知活动。 4、抑制理论:该理论认为,有效的加工不但需要激活与当前任务相关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同时抑制与当前任务无关的信息。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衰退往往就是因为不能有效抑制无关信息所致。 5、执行功能减退说:近年来,神经生物学研究表明,额叶是老化最敏感的一个区域。由于执行功能与大脑额叶皮层的特殊关系,认知功能的老化就与额叶皮层功能的减退有着密切关系。 米粒考研的老师们,会全程陪伴你们,直到你们收到录取通知书!对自己复习进度或者复习方向,有任何疑惑,都可以咨询学姐,针对性回答,才能更好帮助你,宝,加油!图文编辑米粒粒校审 花米粒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siteera.com/bstems/9089.html
- 上一篇文章: 弟弟结婚她包一万,老公一把抢过去,看到他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