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аза?стан

哈萨克斯坦国家概况

哈萨克斯坦国家概况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曾经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年苏联解体后随即成为了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其国土面积为.49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九位,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的行政区有2个中央直辖市、14个州、个区、84个市、个镇和多个村。其中有两个直辖市——努尔苏丹市、阿拉木图市。14个州则为北哈萨克斯坦州、库斯塔奈州、巴甫洛达尔州、阿克莫拉州、西哈萨克斯坦州、东哈萨克斯坦州、阿特劳州、阿克托贝州、卡拉干达州、曼格斯套州、克孜勒奥尔达州、江布尔州、阿拉木图州、图尔克斯坦州。

哈萨克斯坦在地图中的分布

Part1

哈萨克斯坦的自然地理

哈萨克斯坦处于亚欧大陆的腹地,国土的西部、北部与俄罗斯联邦接壤,东南毗邻中国新疆,中部、西南部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接壤,经济、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截止目前,哈萨克斯坦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兴经济体,也是全球发展最快的众多国家之一,正在逐渐成为区域性强国。

哈萨克斯坦总统公园

哈萨克斯坦地处大陆中心,与海洋距离较远,雨量靠高空中的西风环流带来的大西洋水汽产生。中西南部平原地区雨量很少,呈荒漠戈壁景观。但水汽遇上山地会造成绝热上升,有降温作用,使山地雨量增多,形成河流。河水流至山前平原荒漠便形成绿洲,构成山地、森林、草原地貌。哈萨克斯坦的盆地和平原为发展农业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山坡更可作为良好的高山牧场。

大阿拉木图湖

BigAlmatyLake

哈萨克斯坦地势为西北低,东南高。西部是图兰低地和里海沿岸低地,后者朝南往里海方向逐渐下降,到卡拉吉耶洼地为全国最低点,比海平面低米。再往南走,地势又逐渐升高,形成斯蒂尔特高原,以及曼格斯拉克半岛上的卡拉套山和阿克套山峦。北部为哈萨克大草原,这是整个亚欧大草原的一个组成部分。东部和东南部有崇山峻岭和山间盆地,包括阿尔泰山、塔尔巴哈台山、阿拉套山、外伊犁阿拉套山和天山山脉。中部则为哈萨克丘陵,其中六成土地都是沙漠及半沙漠地区。

Part2

哈萨克斯坦的气候环境

哈萨克斯坦属大陆性气候,北部的自然环境与俄罗斯南部相似,南部地中海沿岸国家接近。气温方面,哈萨克斯坦1月的平均气温为-23℃至-4℃,7月则为18℃至28℃;雨量方面,荒漠地带每年雨量约为毫米,山区为1,毫米,平原则为至毫米。哈萨克斯坦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不仅地震频繁,还时有气象和洪灾方面的自然灾害发生。

Part3

哈萨克斯坦的自然资源

哈萨克斯坦幅员辽阔,地形独特,拥有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极为有利的地质条件。它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多自然资源的国家之一,自古就有“能源库和原料基地”之美名。哈萨克斯坦中部的哈萨克丘陵萨热阿尔卡地带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西部的里海及周围陆地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集中生产区域,东部的阿尔泰山脉则有着各种有色金属。

哈萨克斯坦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是苏联时期第二大油气资源国家,仅次于俄罗斯。截至年,哈萨克斯坦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40亿吨,天然气为1万亿立方米。

除了石油和天然气外,煤炭也是哈萨克斯坦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哈萨克斯坦的煤炭产量居世界前十位,有多达个煤矿床,其中三分之一是褐煤。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三个大型煤田,分别为卡拉干达煤田、耶克巴斯图兹煤田和梅克普煤田。近年来得到勘探的煤田主要有舒巴尔科里煤田、日兰什克煤田和下伊犁煤田,其中日兰什克煤田的资源量更达亿吨之多。矿产方面,哈萨克斯坦的矿产资源不但储量大,而且品种丰富,境内有90多种矿藏和1,多种矿物原料,尤以钨、铀、铬、铜、铅、钼、铁、镍和铝土最为丰富,其中钨占全球储量的50%,居世界首位;铀占全球储量的19%,居世界次位;铬占全球储量的30%,居世界第三位;其他矿藏的世界排名也很高。金矿在哈萨克斯坦也占有一定地位。近年来,哈萨克斯坦的黄金产量增长得很快,这与陆续发现的金矿资源有关。哈萨克斯坦还有稀土和其他稀有元素,包括砃、铌、铯,以及宝石、玉石、硼矿石、云母和石棉等。

在土地资源方面,因为哈萨克斯坦作为全球最大的内陆国,土地资源也是相当丰富的,为中亚五国第一,也是世界诸多国家中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根据年的统计,哈萨克斯坦的国土总面积为.49万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内陆水域面积为2.52万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的99.1%和0.9%3。基于气候、植被和土壤的不同,哈萨克斯坦由北至南可分为四个自然带,分别是森林草原带、草原带、半荒漠带和荒漠带。哈萨克斯坦境内有农牧业用地万平方公里,人均约0.12平方公里,有的州更高达0.18平方公里,具有发展农牧业生产的优越条件。单就农业而言,耕地面积为24.04万公顷,种植棉花的面积占三分之一,产量为世界第四位,是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创汇产品之一。

哈萨克斯坦荒漠地区的覆盖面大,有多沙型荒漠和多石型荒漠,更多的是粘土型荒漠。哈萨克荒漠是广阔的天然牧场,面积约.5平方公里,植物种类繁多,达1,种,有用植物占75%,无用植物占22%,剩下3%为有毒植物。其中有种属于哈萨克斯坦荒漠独有的土著植物。荒漠地区生长着众多适应性强的植物,对饲养牲口非常有利,但基本饲料植物不超过种。

水资源方面,哈萨克斯坦的水资源相当丰富,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川,但它们的分布差异较大,所以哈萨克斯坦仍然存在缺水问题。哈萨克斯坦大多数的河流为内流河,流入里海、咸海或巴尔喀什湖。哈萨克斯坦低地平原地区的河流分布较为密集,自北向南逐步递减。大型河流分布在边缘地区,季节性河流则位于中部。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河流有额尔齐斯河、锡尔河、乌拉尔河、恩巴河和伊犁河,其中额尔齐斯河和伊犁河与新疆相连。哈萨克斯坦属亚洲干旱性气候,河流往往在夏季干涸,春季冰雪融化才有水。

哈萨克斯坦的湖泊众多,约有8.5万个,较大的有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阿拉湖、田吉兹湖、谢列特田吉兹湖、斋桑泊、库什穆伦湖和玛律卡科尔湖等,部分湖泊属跨境湖。其中,里海面积为37.4万平方公里,蕴含丰富的石油资源,部分属于哈萨克斯坦,其他属于环里海国家;咸海面积为4.66万平方公里,一部分属于哈萨克斯坦,另一部分属于乌兹别克斯坦;巴尔喀什湖面积为1.82万平方公里,是哈萨克斯坦境内最大的淡水湖,可以通航。

哈萨克斯坦的冰川多达0座,其中著名的有克尔热涅夫斯基冰川、贝格冰川和阿拜冰川等。

哈萨克斯坦所有山区都有地下水资源,但分布不均匀,接近一半的地下水集中在南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地下水占20%,而北部、东部和中部的地下水集中起来才占30%。哈萨克斯坦地下水的水质也各不相同,可供人饮用的有61.4亿立方米,生产用水9.5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87.3亿立方米5。

动植物资源方面,因为哈萨克斯坦境内各式各样的气候和地理地貌,这使其具有丰富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是中亚国家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分布区。在草原和沙漠以及戈壁地区,动植物物种丰富度由西至东逐渐增加。在山区则由北部的阿尔泰山到西南部的西天山和卡拉套山逐渐增加。

哈萨克斯坦共有多种野生资源,其中大型哺乳类动物和鱼类各有多种,鸟类有种,另外蛙类、蟾蜍类和蝾螈类等两栖动物的分布很广,陆生爬行动物如乌龟、壁虎、蜥蜴和石龙子等也很多见。可惜的是,随着人类活动增多、大量捕杀和非法狩猎,登记在册的主要狩猎动物物种数量在减少,有些物种减少了30%至50%。

赛加羚羊

根据年1月发布的《哈萨克斯坦濒危物种红皮书》的资料,哈萨克斯坦的临界物种有种脊椎动物、96种无脊椎动物和85种昆虫,其中10种哺乳动物和15种鸟归在“濒危”类目之中。哈萨克斯坦境内近半成的区域有赛加羚羊的栖息地,但其狩猎量曾达狩猎总数的50%,早在3年,其数量便减少到临界水平。印度豹、水貂、白鹳、粉鹈鹕、萨克尔猎鹰和游隼等都是频临绝种的哺乳动物和鸟类。

哈萨克斯坦有可食植物、药用植物、饲用植物和灌木等有胚植物,以及其他菌类和苔藓植物,更有超过种有记录的海草。

阿拉木图郊外

Part4

哈萨克斯坦的人口

哈萨克斯坦战略规划和改革署下属的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年4月16日,哈萨克斯坦总人口已经超过.7万人,与年3月1日时的统计数据相比,共增加人口24.53万人,增幅1.3%。其中,城市人口.72万(59.1%),农村人口万人(49.9%)。哈萨克斯坦人口结构接近六成是城镇居民,四成则是农村居民,其居住人口占中亚地区总人口的26%。哈萨克斯坦男性人均寿命为63岁,女性则为73岁。从国土面积与人口比例来看,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它是中亚五国中领土最大的国家,占中亚地区总面积的七成,但其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64人,比中亚地区人口平均密度低近六成。

图片源于哈萨克国际通讯社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数年,面对人口数量下降、就业困难和犯罪案件增多等问题,民族构成的重大变化也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数十年来,哈萨克斯坦政府和人民致力增加国家人口,维护社会稳定,并解决其他社会问题。年,即哈萨克斯坦独立当年,其总人口约为万,独立后头两年略为上升,但从第三年起便逐年下降,到2年为最低点,只有.1万。自3年开始,哈萨克斯坦人口出生率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到年已经恢复并超过独立当年的水平。虽然在3年以后,哈萨克斯坦每年出生的婴儿有35万多,但还是少于其预定的指标,而且育龄妇女的生育期较为滞后,她们大多到32至35岁才怀孕生子,原本处于生育旺盛期的20至24岁已婚妇女却很少生育。

此篇下一节为“哈萨克斯坦国家概况与电影文化简介——中”

图片及资料来源于网络:百度、新浪、网易、哈萨克国际通讯社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siteera.com/bstems/9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