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才,居然被这一连串匪夷所思的遭遇给
关于美国梦的电影不计其数,但像《我,花样女王》这样反其道而行之、揭露美国梦阴暗面的电影则屈指可数。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冒犯了一向“政治正确”的美国梦的电影,受到了批评界与公众的广泛喜爱。 本片获得了多伦多电影节观众奖第二名,并在哥谭独立奖上获得了最佳影片与最佳女主角两项提名。豆瓣上也有8.1的高分。 冰场上的塔尼娅 影片由Neon负责发行,在点映过程中积累了较好的口碑,其中《芝加哥太阳时报》用简练的语言予以赞赏——“巧妙、诙谐、有洞察力、发人深省”。 杰夫 《我,花样女王》根据难以置信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一个以美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塔尼娅·哈丁为主角的黑色幽默故事。 影片在形式上进行了不少突破性的尝试。 例如采用伪纪录片的形式、穿插仿新闻报道的镜头,融合自述与采访,还打造粗粝的胶片质感以更好地呈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独特的时代风貌与文化特点。 母亲拉沃娜 塔尼娅出生于波特兰一个贫困家庭。母亲拉沃娜的婚姻极度不幸:塔尼娅是她的第五个孩子,是她和第四任丈夫生的。母亲三岁就将塔尼娅送上冰场,然而母亲从不鼓励和表扬塔尼娅,而是不断地批评打击她,甚至到了体罚虐待的地步。 杰夫与塔尼娅 塔尼娅的第一任丈夫杰夫延续了母亲带给她的噩梦。这个看似憨厚的胡渣男性格暴躁,频繁家暴。最令人扼腕叹息的则是杰夫擅自作主、攻击塔尼娅的竞争对手南茜,这一事件最终迫使塔尼娅放弃花滑。 教练黛安娜 在这件体育史上最耸人听闻的丑闻之一发生之前,塔尼娅的境况虽谈不上优越,却也不算太差,毕竟她依旧在为花滑梦想而努力拼搏。 塔尼娅是第一位在比赛中完成冰上三周半跳跃的美国女选手,但关于她的负面新闻,或者说她不符合花滑界所需形象代言人的标准这一硬伤,使她无法得到应得的认可与荣耀。 跨越阶级去实现美国梦的尝试多半是失败的,即使你天赋过人。当塔尼娅追问裁判为什么自己拿不到高分,裁判冷漠的回答说,“你不是我们想要的那个人”。 塔尼娅的命运,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这部以“反美国梦”为主题的电影背后是一套一点也不美国的制作班底。 导演克雷格·吉勒斯佩来自澳大利亚,以拍摄尖刻的即兴喜剧闻名。 饰演塔尼娅的则是同样来自澳大利亚的“小丑女”玛格特·罗比,这位90后演员最广为人知的角色或是在年在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华尔街之狼》中担任女主角,饰演由小李子扮演的华尔街操盘手乔丹·贝尔福特的妻子娜丁。 IndieWire在内的诸多媒体都预测罗比是今年奥斯卡最佳女主的有力竞争者。 男主角杰夫的扮演者塞巴斯蒂安·斯坦是一位移民,生于罗马尼亚的塞巴斯蒂安在十二岁的时候跟母亲移民到美国,起初以拍摄电视剧为主,也参与演出了多部知名电影。最著名的角色是《美国队长》里的冬兵。 冰场上的塔尼娅 作为一部传记片,《我,花样女王》无疑是成功的,影片在生动地陈述故事之余引发了深刻思考。 很难说到底是什么毁了塔尼娅,母亲坎坷多变的婚姻?母亲的虐待导致的心灵创伤?遇人不淑、渣男的家暴?体育界里大家心知肚明却不予言说的潜规则?缺乏教育以及和社会环境的接触? 列出诸多可能性并不难,但没有一个原因是绝对的,它们混在一起才有了后来的塔尼娅。 幕后照片 “生活就是拳击场上吐出的那口血”:生活需要的不是真相,而是擦掉血迹、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继续向前的行动力。 最难过的莫过于,看完这个让人唏嘘的故事,我们一时竟不知从何开始感慨。 「END」 ▼ 感恩,帮转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siteera.com/bstems/10834.html
- 上一篇文章: 重磅2017,他们见证中国走近世界舞台
- 下一篇文章: 这11所鲁班工坊,给非洲青年带来希望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