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引子

当老朋友和旧情人一个个逝去,加布里埃尔不得不面对她难以忍受的孤独。在离世的前一天,她还在工作。多数人将此理解为她超乎常人的努力与勤奋。而她最后一个助手却说,加布里埃尔什么都好,就是闲不住。到了晚上,她就感到痛苦不已,说这是“夜晚的痛苦”。太阳落山之后,康邦街就空了,她感到浑身无力,甚至完全没有了个性。寂静的沙龙里,只有她和门卫。她太无助了,很令人伤感。

梦游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了。她经常在夜里起来,剪断窗帘、床单、毛巾,弄成新的样式,然后再挂到衣架上。有时候她还会不穿衣服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甚至到走廊上去。为了避免在睡梦中做出更尴尬的事来,她要求女仆在临睡前将她绑到床上。这样的结果是她在夜里不停地翻滚,最后弄伤了腿,划破了鼻子。当医生为她治疗时,她又变得神经兮兮,担心治疗人员将她的弱点透露给媒体。

加布里埃尔也变得喋喋不休。有一天,她正在沉思,恰巧助手走了过来。她就开始与助手讨论女人。她说,现在女人已经不需要男人了,我们都是独立的……然后她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了十多分钟。最后,她看着助手说,没有男人的女人,有什么意义?不是我不想做爱,而是我对自己衰老的身体感到羞耻。

80岁以后,加布里埃尔再次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恐惧——那是她用一生斑斓拥挤的生活试图摆脱掉的“被抛弃感”。

消失的父亲

阿尔伯特·香奈儿是一个四处游走的小商贩。他似乎很早就爱上了这种流浪生活,不仅可以见识世界,还能艳遇不断。他善于言辞,长相俊秀,很有魅力。当一个地方的钱被赚得差不多了,或者想摆脱某个姑娘时,他就卷起铺盖一走了之,寻找新的目的地。

然而珍妮是个他没有摆脱掉的姑娘。她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个浪荡子,并且为他怀孕了。在被抛弃后,她执着地寻找着他的踪迹,并且不顾名誉受损,一路追随而去。在被逼无奈之下,阿尔伯特只好答应跟珍妮结婚。那时候,他们已经生下了两个女儿。加布里埃尔是他们的第二个女儿。

家庭并没有束缚住阿尔伯特追求自由的心。或者说,他从未打算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依然四处游走,把珍妮和孩子扔在家里。珍妮因为担心丈夫结识新的女人,也总是抛下孩子,独自踏上寻找丈夫的路。就这样,这对夫妇断断续续生下了六个孩子,不过有一个儿子夭折了。有时候,他们一家人也生活在一起,在阿尔伯特经商的市集附近,住在狭小破旧的房间里。那似乎不能被称为家,因为随时都准备离去。

加布里埃尔的童年是动荡和不安的。她熟悉皮革工匠、修鞋匠、裁缝和缝纫女工的生活。父亲贩卖的货物都来自他们的作坊。当然,她更熟悉贫穷和随时被抛下的焦虑。

年,疾病缠身的珍妮离开了人世,年仅31岁。她终于结束了心力交瘁的生活,获得了永远的安宁。这一年,加布里埃尔还未满12岁。

阿尔伯特从来就不是一个负责任的男人,妻子的离世似乎令他得到了解脱。他将两个儿子送给人抚养,把三个女儿送到了奥巴辛修道院,然后,就和父亲这个角色告别了。加布里埃尔成名之后一直努力隐藏自己的童年生活。有传言说,她曾经付钱给家人和亲戚,让他们不要说出她过去的经历,并且通过协商毁坏了相关文件。按照香奈儿自己的说法,父亲是去美国创业了,并承诺有一天会回来接他们姐弟。但真实的情况是,阿尔伯特自此就从孩子们的生活中彻底消失了。不管加布里埃尔如何自欺欺人地粉饰,被父亲抛弃的事实都在她心底割开了一道深深的伤口,并且终其一生不曾愈合。而强大的基因也将父亲的某些属性遗留在了她的身上。比如将忙乱纷杂的生活视为人生常态,不善于也不敢面对宁静孤单中的自己。

表演者可可

加布里埃尔18岁的时候被转到了位于穆兰的圣母玛利亚修道院。在这里她学习了一些缝纫技术。21岁时,她终于可以独自谋生。在修道院院长的推荐下,她来到一家时装店做了店员,但生性不喜欢被管束的加布里埃尔很快就放弃了这份工作,加入到了她更加擅长的缝纫女工的行列。

穆兰位于法国中部,是阿列省的首府。城外有很多驻军。年轻军官大多来自上层社会和富有家庭,他们衣着光鲜,俊朗帅气,是年轻女孩理想的交往对象。某一日,一群军官走进加布里埃尔工作的裁缝店,要修改一下自己的制服。气质独特的加布里埃尔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邀请她去看赛马。她接受了。不久,加布里埃尔开始和她心仪的军官约会。他们出入各种酒吧和咖啡馆。那些在舞台上表演的靓丽女孩吸引了加布里埃尔的目光。她以简单的阅历来衡量,这可能是一个年轻女孩最赚钱的行业了。她觉得自己也能做。很快她就辞去了缝纫店的工作,到一家低级咖啡厅做了一名歌舞表演者。加布里埃尔后来被称作可可·香奈儿,这个名字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据说她唱过一首歌《谁在特洛卡迪罗见过可可》,很受欢迎。每次唱完,客人们都会大喊:“可可,再来一个!”加布里埃尔后来也想隐瞒这段经历,于是拒绝这种说法,声称“可可”是父亲曾经给她取的绰号。这个名字也确实经常用来称呼可爱的小女孩。如果加布里埃尔撒谎的话,那也足以说明父爱的缺失始终不能令她释怀。

表演的成功燃起了加布里埃尔心中的明星梦。她决定去温泉疗养胜地维希碰碰运气。20世纪初,维希已经成了达官显贵和社会名流会聚的度假胜地。赌场、剧院、赛马场应有尽有。娱乐活动的繁华程度毫不逊色于巴黎。加布里埃尔后来这样描述维希给她的印象:“一个穷奢极欲的国际化大都市,人们无须长途跋涉就能领略到世界各地的风情。我觉得维希就是我人生的第一个旅程。”加布里埃尔充满信心地来了。为了提高表演技巧,她自费参加了培训班的学习。同时,为了试演成功,她又租下了昂贵的礼服。她意志坚定,非常刻苦,希望在这里寻到立足之地。但维希毕竟不是穆兰,这里对演员的要求更专业。加布里埃尔最终没能找到一家愿意雇用她的演出场所,钱财耗尽后,只好返回穆兰。

这次旅程令加布里埃尔大开眼界。她第一次旁观到了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年轻的她心中激荡起巨大的波澜。她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像母亲一样在社会的底层挣扎一生了。此时,年轻军官埃蒂安·巴勒松——围绕在加布里埃尔周围的军官中的一员——再次问了加布里埃尔那个问题:是否愿意做我的情妇?加布里埃尔曾经拒绝他,因为如果这一步迈出去,她的名誉就毁了。但这一次,加布里埃尔答应了。

埃蒂安·巴勒松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商人家庭。父母早逝,给他留下一大笔遗产。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本可以继承家族的羊毛生意,但他酷爱养马和赛马。与加布里埃尔交往不久,他从部队退役,在瓦兹河畔购置了一处庄园,全身心地投入了自己热爱的驯马事业。加布里埃尔就在这个名为罗亚尔庄园的地方,开始了脱胎换骨的新生活。

罗亚尔庄园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盛产两种女人——交际花与情妇。小仲马著名的小说《茶花女》描写的就是一个交际花(或曰高级妓女)的情感生活。上流社会的男子通常会与一位门第相当的女人联姻,作为情感的补偿,他们往往会供养情妇。这是整个社会公开的秘密。因为出身寒微,情妇成为妻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她们的存在虽然被社会接受,但不能和情人一起出席公开和正式的场合。从某种程度说,她们只存在于情人的私人圈子里,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

巴勒松此时并未结婚,但他明确地告诉加布里埃尔,她的角色是情妇。加布里埃尔接受了自己的角色。但当她搬进罗亚尔庄园后才发现,巴勒松的情妇不只她一个。当地一个著名的交际花艾米丽娜也住在这里。加布里埃尔只能接受现实。这是她获得更好生活的唯一途径。毕竟此时的法国,妇女只是二等公民,连选举权都没有。如果没有一个显赫的出身,她们就算是梦想一下舒适的生活都是奢侈的。

加布里埃尔·香奈儿并未受过太好的教育,她最终能成为一名新女性的代表,也许源自与生俱来的对独立自由生活的渴望。这种渴望我们或许能从毫不犹豫抛弃了她的父亲那里寻到一种基于血液的传承。总之,加布里埃尔即使做了情妇,也和别的情妇不一样。首先,她表现出了对钱财的不同态度。她对情妇们惯常的敛财伎俩很鄙视,不屑于效仿。然后,她也没有女人们常有的嫉妒之心。她与艾米丽娜相处和谐,甚至成了朋友。在加布里埃尔离开罗亚尔庄园之后,两人还保持了很长时间的交往。更令巴勒松感到惊讶的是,加布里埃尔不太喜欢女人们的娱乐方式,而是长时间地待在屋里读书。她的穿着打扮也与众不同。简单、朴素、自然。仿佛是刻意地要把自己和那些花枝招展的女人区分开来。她沉默、冷静,还有一种隐隐释放的傲气和野性,显得神秘,富有独特的吸引力。

加布里埃尔用了相当长的时间才适应了不用劳作的闲逸生活,但是很快她就感到了烦躁和不安。她意识到这种被动的寄生生活可能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后来,她找到了一种释放精力的方式——驯马和赛马。巴勒松对政治、艺术、经商都没有兴趣,唯独痴迷于养马和驯马。在本质上,他就是个运动健将。他很乐意教加布里埃尔骑马的技术。而加布里埃尔也足够勤奋认真,每天都去练习。不久,她就成了一个技术娴熟的骑手,而且还成了一名优秀的马球选手。她为自己改制了一套马服,摈弃了女子的短裙,改成和男人一样的马裤。当她穿上这套服装驰骋在马场上时,所有人都为之震惊。然而加布里埃尔内心的不安并没有消失。她渐渐看清了自己在罗亚尔庄园的命运。此刻,她是巴勒松的一件高级奢侈品,未来,或许就是被抛弃。她是一个对“抛弃”异常敏感的人,她需要完全可控的安全感。而这种极端的安全感恐怕只能从自己身上获得。是的,只有自己最值得信赖。她向巴勒松提出,想开一家帽子店。

巴勒松的第一反应是不同意。因为那样别人就会认为自己养不起情妇,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但加布里埃尔并没有放弃努力。或者说,她越来越相信这是一条可行的属于她人生发展的道路。她是执拗的,当她认准了一件事情,想让她放弃很难。巴勒松思考再三,为了留住加布里埃尔,决定娶她为妻。但令他大感意外的是,加布里埃尔竟然拒绝了。此刻的加布里埃尔完全陷入自己设计的人生轨道里。她要工作,要过依靠自己的独立生活。与结婚相比,这件事更令她感到安全。想到她母亲悲惨的一生,她更加确信这一点。

为了令加布里埃尔回心转意,巴勒松请来了自己的哥哥雅克劝说她。雅克先后两次来到罗亚尔庄园,以家长的身份正式请求加布里埃尔答应嫁给巴勒松。但加布里埃尔告诉雅克,她不爱巴勒松。她的态度惹怒了雅克。雅克对她怒吼,你以为你是谁?拒绝了这么好的婚事,你是不会有好结果的!雅克愤而离去。巴勒松为了缓和两人的关系,向加布里埃尔妥协了。他用自己位于巴黎马勒塞布林荫大道上的一间公寓做店面,为加布里埃尔开了一家帽子店。

亚瑟·卡佩尔

年秋天,25岁的加布里埃尔·香奈儿遇到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

这一年秋天,加布里埃尔随巴勒松一起去“欧洲最好的猎场”波城狩猎度假。在绿色的草场与清淙的泉水间纵马飞驰的时刻,她暗自喜欢上了一个马术娴熟、面容英俊的年轻人。他是一位富有的英国绅士,也是一名出色的马球选手,名叫亚瑟·卡佩尔。

很巧的是卡佩尔的私人公寓也在马勒塞布林荫大道上,离加布里埃尔的帽子店不远。他是巴勒松的朋友,自然对她的故事早有耳闻。他对这只“任性的小麻雀”产生了浓厚兴趣,经常去看望她,还为她介绍了一些客户。与巴勒松不同的是,卡佩尔对加布里埃尔的生意很尊重,经常鼓励她,并对她的勇敢行为大加赞赏。加布里埃尔很快意识到,她中意的这个男人也喜欢自己,这令她无比欣喜。

这对彼此爱慕的年轻人很快就发生了亲密关系。此时,巴勒松再次向加布里埃尔求婚。而加布里埃尔则向巴勒松坦白了她和卡佩尔的关系。她觉得自己爱的人是卡佩尔。这个消息令巴勒松十分恼怒和痛苦。卡佩尔的介入,令他再次意识到加布里埃尔对他的重要。他不知该怎么办,于是一走了之,乘船出海去了阿根廷。这段三角关系在巴勒松回来之后依然持续了一段时间。最终,巴勒松黯然退出。他决定与卡佩尔断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三人又成了朋友。在未来的岁月,巴勒松家族和香奈儿一直有着生意上的往来。

在外人看来,加布里埃尔现在成了卡佩尔的情妇。但加布里埃尔认为一切都和过去不同了。因为她和卡佩尔都深陷于爱情之中。她从未感到如此幸福。他们是同一种人,野心勃勃、智慧精明、完全清楚自己的目标并且志在必得。他们透过彼此美丽优雅的外表识破了这些属性,被对方深深吸引。

与加布里埃尔分手后,巴勒松并没有收回自己的公寓,帽子店在卡佩尔的资助下继续开着。加布里埃尔设计的帽子越来越受到上流社会女性的称道。年,女演员露西亚戴着她设计的帽子登上了《高莫迪亚画册》的封面。配发的评论写道:“加布里埃尔这个名字对有些读者来说还很陌生,但我极力推荐大家认识她和她的作品。加布里埃尔是一个线条热爱者,她的想象力富有启迪性,让人惊讶,又总是极具品位。”这是加布里埃尔以设计师的身份第一次走入大众的视线。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加布里埃尔觉得应该扩大店面。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卡佩尔,她需要他的资助。卡佩尔以一个成功商人的敏锐直觉和对加布里埃尔经商才华的确信(当然,还有爱),同意了她的想法。他们在康邦街租下了更大的店面,并且将经营范围从帽子扩大到了服装和珠宝。这里后来成了举世闻名的时尚品牌香奈儿的总店。

如果说巴勒松将加布里埃尔从社会底层带到了上流社会,那么具有国际背景的时代精英卡佩尔则重新启发和塑造了加布里埃尔的品位,使她从一个外省姑娘成功融入了巴黎这座时尚都市。在卡佩尔的影响下,她身上被掩盖的迷人特质渐渐焕发出独特的光彩。在这段感情中,她完成了一个服装设计师和品牌服饰商人最关键的蜕变,也因为爱情变得更加性感自信。加布里埃尔后来回忆说,是卡佩尔塑造了她的人生:“他就像我的父亲、我的兄长,他给了我家一般的温暖。”毫无疑问,卡佩尔是迄今为止最令加布里埃尔佩服的男人。在某种程度上,他填补了加布里埃尔缺失的父亲角色。

年前后,在卡佩尔的经济支持下,加布里埃尔在法国的旅游度假胜地多维尔又开了一家新店。为了适应这里的休闲需求,加布里埃尔设计了一批新服装。她店里提供的服装和帽子都以简约风格为主,有开领的带有男装风格的女式衬衫、宽松束带贴着口袋的外套以及舒适的长裙。她的服装大受欢迎并且令人惊讶。人们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理念可以植入到高品位的时装中。她的时装店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很显然,加布里埃尔打破传统的设计风格已经走在了时尚的前沿。她简约实用、解放女性被禁锢的身体的设计理念也锋芒初露。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卡佩尔即将奔赴前线。临行前,他让加布里埃尔留在多维尔。虽然很多店铺因为战争的原因变得不景气甚至关闭,但直觉告诉他香奈儿精品店会继续营业。在当下的环境,奢侈消费已经不合时宜,实用主义成了新的风尚。医院去做志愿者,他们需要简单朴素的衣服。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一战终结了服装行业的奢华之风,代表新时代的香奈儿服装脱颖而出。加布里埃尔后来回忆说:“我见证了奢侈的死亡,以及19世纪的逝去。19世纪是一个重要的年代,但又是一个堕落的年代。装饰上的巴洛克风格抹杀了个性,过度的点缀则扼杀了身体的结构……女人们不再是富裕、蕾丝、黑貂皮、灰鼠皮和昂贵衣料的代名词。我就在适当的地方,抓住了上天赐予我的机会。人们需要的是简约、舒适、整洁,不经意间我提供了全部。”

不仅如此,加布里埃尔对服装面料的改革也非常具有开创性。战争期间服装面料短缺,加布里埃尔大胆地将一种价格低廉的针织面料用到了高级时装中,并且风靡一时。据说,当面料供货商听说加布里埃尔想用这些低等面料制作高级时装并且卖给富人时,十分震惊。他果断地拒绝了加布里埃尔要求的订货数量,只答应提供少量供货。他不敢冒这个险,怕她卖不出去。但很快,他就知道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以这种面料制成的服装马上成为上流社会的新宠。《VOGUE》杂志撰文称:“加布里埃尔不是唯一一个使用针织物的设计师,但毫无疑问,她是最有创意的,并且是将针织物变成高档纺织品的人。”加布里埃尔还用平民毛皮兔毛皮取代了稀有的高档毛皮,设计出风格时尚的服装。有钱时髦的女性们像潮水般涌进香奈儿服装店,抢购这种衣服。加布里埃尔凭借自己新颖反叛的设计风格改变了人们对服装面料固有的认知,不仅令服装消费者感到兴奋,也激发了同时代时装设计师的想象力。以今天的眼光看来,加布里埃尔的革命之举可以说在服装领域打破了阶级的藩篱,具有更加现代的平等意识。这与即将到来的时代精神不谋而合。

加布里埃尔后来的设计延续了这种风格和理念。比如在服装配饰的设计中,她大量采用假珠宝来代替名贵的珍珠和宝石,或者将真假珠宝混在一起。她曾在接受访谈时阐释过自己的态度。她说:“以假乱真的珠宝是无可比拟的。为什么要被美丽的石头迷住?不如在脖子上挂一张支票。如果说珠宝是一种抽象的符号,那么它代表了卑劣、不公和衰老。”在20世纪,越来越多的现代女性选择香奈儿服饰,或许更多是因为加布里埃尔替她们表达了一种价值观念。而这一设计理念的形成很显然与加布里埃尔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低微的出身令她对阶级造成的不公尤为在意。很难说那些被富人争相购买佩戴的假珠宝是否委婉表达了加布里埃尔内心深处的嘲讽。

年夏天,加布里埃尔设计的一套女装登上了美国颇有影响力的《女装日报》。这意味着她的品牌已经走出法国,进入了全世界的视线。与此同时,香奈儿的第三家精品店在法国度假胜地比亚里茨开业了。年末,有个员工为她工作。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加布里埃尔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个人形象。曾经的经历令她爱上了舞蹈,她聘请了私人舞蹈老师,靠跳舞保持身材。她设计的服装特别适合纤瘦的身材,它们使这种身材的女人变得更加优雅。或者也可以说,她的服装都是为自己设计的。聪明的她已经开始意识到,她就是香奈儿品牌的最佳诠释者和代言人。

事业的成功使加布里埃尔追求独立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年末,她做了一件意义非凡的事——从自己赚的钱中拿出30万法郎还给了卡佩尔。从此以后,她再也不需要靠卡佩尔的资助生活了。那一刻,她一定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和自信。就像她后来常说的那样——“我是我自己的主人,并且我只依靠我自己。”

卡佩尔是个精力旺盛的实干家。一方面他有自己的生意(一战时期,他是法国煤炭的主要供货商,被称为“煤炭大王”),同时他还不遗余力地帮助加布里埃尔发展香奈儿的事业,现在他又去了前线参与到战争中。即便如此他也能抽出时间来经营维护自己的社交圈子,还不耽误娱乐以及照顾其他的情人。他的行事风格无疑对加布里埃尔影响很大。因为后来我们都看到了,香奈儿小姐就是一台不知疲倦的工作机器,并且非常善于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这些上流社会的各色人物不仅维护了她的生意,也在人生的很多关键时刻使她避免了灾祸。

香奈儿品牌在一战期间取得了巨大成功,无论是品牌识别度还是商业利润。加布里埃尔和卡佩尔对于时代都有着敏锐的触觉,他们提供的商品特别畅销。这使他们由衷地欣赏对方并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年,在一次晚宴中,加布里埃尔结识了在巴黎精英艺术圈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米西亚。她美丽、富有、热情,具有极佳的艺术鉴赏力,是很多艺术家的缪斯女神以及众多艺术活动的赞助人。她们一见如故,后来成为一生的密友。大多数观点都认为是米西亚将加布里埃尔引荐到了巴黎的艺术圈,从而使她与很多顶尖艺术家成了朋友。这些交往无疑提高了加布里埃尔的艺术品位,从而把香奈儿的设计风格和理念带到了更高的层次。

也是在这一年,加布里埃尔与卡佩尔的关系出现了裂痕。卡佩尔遇到了英国里博斯达勒男爵的小女儿戴安娜,并被她吸引。

戴安娜是一位高挑漂亮的贵族小姐,天真烂漫,甜美娇柔。她与独立强势的加布里埃尔明显不同,激发起了卡佩尔作为男人的英勇和保护欲。而令他更加着迷的是,他在戴安娜的身上感觉到了一种隐隐的确定感。这种感觉令他陷入了矛盾之中。戴安娜也爱上了卡佩尔,但加布里埃尔的存在令她感到不安。两个人就在这种充满怀疑的气氛中欲罢不能地交往起来。而卡佩尔的情绪显然更加复杂。他面临着一种抉择,舍弃加布里埃尔的可能令他十分痛苦。

女人的敏感令加布里埃尔感觉到卡佩尔有些不对劲。此时,卡佩尔担任着联军内部的高级官员,负责英国和法国政府高层之间的联络工作。他经常以工作之名回到英国,悄悄与戴安娜约会,一走就是很长时间。加布里埃尔什么也没有说,但是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最终,卡佩尔做出了决定,他向戴安娜求婚并得到了对方的应允。他对加布里埃尔坦白了这一切。然后,加布里埃尔就崩溃了。他们不是普通的情人关系,有着近十年的感情,还有着共同的事业。加布里埃尔曾以为他们会一直在一起。

心痛不已的加布里埃尔搬出了马勒塞布林荫大道的公寓,米西亚为她安排了新的住处。随着卡佩尔婚期的一点点临近,加布里埃尔变得日渐憔悴与虚弱,工作也陷入了停顿。被抛弃的阴影再次笼罩了她,令她备感孤独无助。很快她就逃离了这座塞纳河边的小公寓,在巴黎之外的葛尔什郊区租了一栋别墅,以摆脱无处不在的卡佩尔的影子。

而卡佩尔也没有得到抉择后的安宁,事实上他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婚期被一拖再拖,最终在年8月举行了婚礼。他和戴安娜没有迎来预期的美满生活,两人婚后不久就开始争吵。在痛苦和内疚的煎熬之下,卡佩尔又重新去看望加布里埃尔。他也无奈地面对了自己无法离开加布里埃尔这一事实。这段旷日持久的三角关系从暗处被摆到了明处,令人绝望地折磨着三个人。

年圣诞节前夕,亚瑟·卡佩尔在开车前往法国南部的途中出了车祸,葬身火海。命运终于以惨烈的方式使他从内心的煎熬中抽离而去。加布里埃尔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了事故现场。她想最后看一眼卡佩尔。然而因为尸体被烧得面目全非,卡佩尔的家人已经把棺材封起来了。悲伤不已的加布里埃尔只好围绕着汽车的残骸一圈一圈地走动,伸出手去抚摸卡佩尔曾触碰过的地方。最后,她坐在附近的路标旁,心碎地啜泣起来……

很多年后,加布里埃尔回忆起这段感情,依然不能释怀。她说,“当我失去卡佩尔时,我就失去了一切。他给我留下了巨大的空白,以至于很多年我都填不满。”

在卡佩尔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加布里埃尔将卧室布置成黑色。每到夜晚,她就将自己一个人关在里面,让无边的黑暗抚慰她受伤的灵魂。此后,香奈儿的服装开始大量使用黑色。这一此前多用于葬礼的颜色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女性的高级礼服中,最终使香奈儿小黑裙风靡世界。黑色也成了现代女装的经典颜色。

黄金时代

为了让加布里埃尔从失去爱人的阴影中走出来,米西亚和她的画家丈夫赛特陪着加布里埃尔来到了威尼斯度假。在一位朋友的家里,他们邂逅了当时已享誉欧洲的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创建者谢尔盖·佳吉列夫。虽然佳吉列夫此前并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siteera.com/bstemj/6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