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临床白癜风研究的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2840/

一个不羁的灵魂遇见另一个

迸发出的是火花

创造出的是更动人心弦的作品

艺术家们的爱情故事

连同艺术家的作品

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阿布拉莫维奇乌雷

《呼吸》年

“艺术家不应该爱上另一个艺术家。”

这是“行为艺术之母”阿布拉莫维奇的原话,

但是她却爱了,

轰轰烈烈,燃尽一切。

阿布拉莫维奇乌雷

《时间中的关系》年

阿布拉莫维奇遇见男友乌雷是在年的阿姆斯特丹,两人不仅同为行为艺术家,更是同月同日生。

两人的“共生”合作系列不仅表现出了男女情感的跌宕起伏,更是凸显了两性性别差异。在年《时间中的关系》这件作品中,他们背对背安静地坐着,两人的头发被绑在一起。

年生于塞尔维纳的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奇,从小受到父母压抑性的教育,形成了她狂野大胆,张扬自由的创作风格。作为一代的行为艺术之母。在这之前,她用行为宣泄她的内心,用极端的方式探索人的极限,她切割自己、鞭打、燃烧、服药...

直到遇到了她的灵魂伴侣乌雷,来自西德的行为艺术家,她们刻苦铭心的12年爱情里,这对艺术家情侣像同体婴儿一样出现在他们艺术创作里。12年后它们用一个长城的距离来结束这场爱情,22年后他们再次相遇,一个眼神让无数人为之潸然落泪...

《韵律10》年

阿布挑战俄罗斯游戏,20把样式不同的短刀飞快地从指缝间剁下去,而尽量不刮伤手指,在每把短刀伤到手指以后换另一把短刀,也就是说,在受二十个刀伤以后完成一轮,而第二轮,阿布要求手指受到刀伤的时间和上一次完全一致。这是她的《韵律》系列里最轻难度的挑战。

《韵律10》

阿布挑战了《韵律10》-《韵律0》系列,其中的挑战包括了燃烧、药物、等身体的极限挑战。几次她都在创作时几乎丧生。《韵律2》的药物挑战中她由于药物作用,进入了无意识状态,醒来后她说“醒来后我很生气,因为我终于理解人的身体是有局限的:当你失去知觉时。你就不能控制当下,就无法继续表演。”后来她以这次创作为灵感,创作了终极挑战《韵律0》。

《韵律5》年

《韵律0》是一次探索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的挑战,她在挑战之前承诺所有后果由自己承担。在现场准备了玫瑰花、蜂蜜、剪刀、手术刀、匕首、甚至一把上了子弹的枪。

表演开始她便把自己麻痹静坐,任由观众对她做任何想做的事情,观众有人给他送花,有人用刀刮伤她,有人把她被涂脸上的画迹擦去,有人把她衣服撕破。最后直到有人把枪对准了她才被其他观众制止。

表演结束她感到非常害怕,人们所对她做的事情她都能看到,但是身体却被麻痹而无法做任何事。表演结束后她说:“当你把所有权力交给公众时候,那你就离死不远了。”

《韵律0》年

阿布遇到了她的乌雷,像她所说的,“一个艺术家不该爱上另一个艺术家。”从年开始,他们俩人像双胞胎一样共同完成了许多行为创作,巧的是,他们俩都是同一天生日。两人开始合作实施一系列与性别意义和时空观念有关的双人表演作品。包括《关系》系列和《空间》系列。

《空间中的关系》年

《AAA-AAA》年

《潜能》年

在经过了12个年头,像许多爱情故事一样没有结局,他们终于走向了爱情的终止。艺术家有他们的方式,以浪漫主义的方式来完成了他们的分手仪式。他们跟着心灵的召唤,来到了中国的长城。

年阿布拉莫维奇和乌雷在中国长城共同表演《情人·长城》。一个山海关自东往西行走,一个从嘉峪关自西往东行走,最后于二郎山会合,然后挥手告别。分手后,乌雷便从艺术界神秘消失了。

讽刺的是,八年前他们原计划是在那儿结婚的。

也是一语成谶,玛丽娜在稍后的采访中,这样描述这个项目:“我们需要一种特定的形式来告别,跨越漫漫山河,只为见到彼此。这是一种非常出自人类本性的行为,超越了戏剧化的范畴,更像是一部电影的结尾……因为,曲终人散时,无论你机关如何算尽,你都会是独自一人。”

《情人·长城》年

自从年的《情人·长城》以后,乌雷没有出现在艺术界,阿布也变成了个人表演。直到22年后的年,阿布在纽约现代博物馆的举办历时两个半月的对视挑战——《艺术家在场》,她在每天博物馆开门前来到博物馆在椅子上静坐,目视前方,她保持这个动作直到7小时以后博物馆闭馆。她的对面有一张空椅子,整个行为表演唯一的变量就不同的观众。

《艺术家在场》年

个小时中她接受了名观众的对视挑战,有人仅待了两分钟,有人和她对坐了一整天,有人对她怒吼,有人对她告白求婚,有人对她笑有人对她哭。她却只一直那个面色苍白,目视前方的表情,岿然不动。这一时间成为纽约春天里最时髦的事情,甚至挑战观众有明星艾伦·里克曼和LadyGaga等。

无论观众多么努力,都不能让这个强大的女人动容,唯有一个人的出现,让雕塑般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颤抖流泪了起来,那就是乌雷。在分手22年之後,他们再度相遇,这对曾经一道出生入死的恋人,隔著一张桌案,伸出双手,十指相扣。

她只为一人动容,

而世间千万人都为他们动容...

约翰·列侬小野洋子

年9月,小野洋子在伦敦的IndicaGallery举办个人艺术展。来参观的人中,有一个26岁的男人,他留着长头发,戴着一副圆形眼镜。他来到她的作品前,他想都没想,就把它拿起来吃掉了。这让小野洋子非常恼火,这个男人,竟然把展览中的一个艺术品给吃掉了!他们就是这么认识的,这个男人叫约翰·列侬,是披头士乐队的灵魂人物。

年3月20日,小野洋子与列侬结婚。他爱她,除了她迷人的女艺术家气质,应该也有恋母的成分吧。

年3月25日,列侬夫妇在阿姆斯特丹希尔顿酒店总统套房,发起了著名的“床上和平运动”。这对夫妇躺在床上整整七天,以反对战争与暴力。那时他们正在度蜜月。在摇滚乐历史上,没有一个女人像小野洋子那样激起过这么大的争议。她与列侬的情史,不是惟一导致披头士乐队内部关系紧张的因素,但她毫无疑问成了披头士乐队解散的替罪羊。

年乐队解散以后,列侬整整5年没录过歌曲。他开始和小野洋子一起,进行行为艺术和音乐的新探索。

他们一起推出了新专辑:《未完成的音乐,No.1:TwoVirgins》

《未完成的音乐,No.1:TwoVirgins》让列侬的歌迷们大跌眼镜,封面上,是他们两个人的全裸照片,后面两张唱片内容以他们的即兴发挥为主,里面充满各种奇怪的声音和哀嚎,或者只是互相叫对方的名字。

年,她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推出了一次“虚拟”的艺术展览,但现场没有任何艺术作品,最后观众发现自己被拍入了胶片中,成为了小野洋子的“作品”。年10月9日,列侬生日的那天,他和小野洋子的孩子出生了。

列侬与洋子的最后一张合照,由著名摄影师安妮·利博维茨拍摄。赤身裸体的列侬如婴儿蜷缩在母体内般环抱亲吻着衣着密实的洋子。这张照片在他去世一个月后登上了《滚石》杂志纪念列侬专刊的封面。这张划时代的照片曰前被选为近40年来最杰出的杂志封面。

年秋天,小野洋子在纽约的一个美术馆,

举办了一个名为“当我六十四岁”的画展,

她用这种方式,来纪念约翰·列侬,

纪念他们的爱情。

画展的音响里,反复播放着男主角的声音:

“当很多年之后,我变老并掉光了头发,

你是否还会送给我情人节的祝福和美酒?

如果我凌晨两点四十五分仍未回家,

你是否会锁上大门?

你是否还需要我?

你是否还会为我准备饭菜?当我六十四岁时?”

那一年,如果约翰·列侬没有死,正好就是64岁。

毕加索弗朗索瓦丝

说到毕加索,不得不从这个牛逼的名字开始。

毕加索全名为:

帕布罗·迭戈·荷瑟·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居安·尼波莫切诺·克瑞斯皮尼亚诺·德·罗斯·瑞米迪欧斯·西波瑞亚诺·德·拉·山迪西玛·特立尼达·玛利亚·帕里西奥·克里托·瑞兹·布拉斯科·毕加索

能跟他名字长度数据媲美的除了女人的数量,就是年龄了!

一个人,如果能活上90岁,会在干什么?回忆,枯坐,枯萎?不,不,不,至少弗朗索瓦丝·吉洛(FrancoiseGilot)不是这样,已过91岁的她,依然思维敏捷、精力充沛、言谈得体、仪态优雅,活跃于访谈、画廊、美术馆,在纽约中央公园西大道的画室里日日作画,活在当下。

吉洛特年11月出生于巴黎,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兼农艺家,母亲是一位艺术家。她自小就具有独立的性格,父亲希望她成为一位律师或科学家,可她真正钟情的是艺术。吉洛特17岁获得巴黎大学哲学学士,18岁获得剑桥大学英国文学学位。在父亲的坚持下,此后她又断断续续地攻读法律学位,但常常逃掉上午的法律课,跑去学画,最终放弃了法律专业,正式进入艺术领域。

弗朗索瓦丝·吉洛肖像

弗朗索瓦丝·吉洛的知名在于两点:

其一,她是有所建树的艺术家、作家、批评家;

其二,她是毕加索一生中七个最主要的女人中的一位,也是唯一主动离开毕加索而不是为毕加索所抛弃的一位。

与毕加索相识、相伴的10年,是她的资产,也是她的负债,那是一段以浪漫甜蜜开始,以老死不相往来结束的感情,是艺术上的激发、灵魂上的对话和生活上的龃龉相纠结的10年,是提挈她艺术发展的重要10年,也是此后的60年里她极力想要摆脱、超越、撇清的10年。

毕加索为她所作的《BustedeFrancoise》(《弗朗索瓦丝半身像》)年以万英镑落槌成交。

年,62岁的毕加索遇到21岁的画家吉洛,并于年和她定居法国南部。对于自己当时的选择,吉洛说,“我知道毕加索风流成性,与他相伴会是一场灾难,但我不想错过这场灾难。”在同居生涯中,吉洛为他生了一双儿女:克洛德和帕洛玛。

其中就包括蒂芙尼的著名珠宝设计师帕洛玛·毕加索。

在罗伯特·卡帕为他们在法国南部Golfe-Juan海滩所拍下的那张著名的照片上,吉洛特戴着草帽在沙滩上欢愉地行走,毕加索在她身后笔挺地撑着巨大的遮阳伞,是臣子恭敬地侍奉着女王,又是老夫深深地疼爱着年轻的情人。

吉洛特与毕加索总共生了两个孩子:克劳德、帕洛玛

“和他在一起棒极了,像烟花一般绚烂。

他拥有无与伦比的创造力,

充满智慧,魅力无穷。

只要他有兴致,能让石头随着他的旋律起舞。”

吉洛特与儿子克洛德。吉洛特手里拿着的是毕加索为儿子克洛德画的画像(摄于年)

毕加索为吉洛特画过著名的《女人——花》。关于这张画,还得追溯到马蒂斯。吉洛特对马蒂斯心仪已久,她说自己15岁起就喜爱马蒂斯,在年巴黎世博会上,她爱上的是马蒂斯的画,而不是毕加索的。年2月的一日,毕加索带着吉洛特去见马蒂斯。马蒂斯说,要为吉洛特画一幅肖像,有绿色的头发和浅蓝色的脸庞,这个想法把毕加索给惹恼了。

毕加索《女人——花》

6月,毕加索决定亲自给吉洛特画一幅肖像。当吉洛特落座之后,毕加索却说:我看你不是坐着的,你根本不是被动型的人,我只看见你站着。想起马蒂斯要把吉洛特的头发画成绿色的想法,毕加索说道:并不是只有马蒂斯才会把你画成绿头发的。于是,毕加索把吉洛特的头发画成了绿叶的形式,整个肖像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一枚花朵图案。

吉洛特在书中曾回忆道:“因此,当他意识到他的荒谬时,就说会带我去拜访朋友马蒂斯的工作室——因为我喜欢马蒂斯比喜欢博纳尔还多——然后我们就去了旺斯的别墅Rêve,短短的一段车程。我知道这是一种折中的安抚,我接受了,很好的安抚。”

弗朗索瓦丝曾经说过:“对于毕加索来说,给女人画像就是一种诱惑她的方式。”“其他女人是通过她们的肖像画来认同自己的。所以当毕加索一旦歇手不画她们了,她们的一切也就完了。”而她自己则没有陷进去,“从没有被封闭在自己的肖像画里,从而没有成为他的俘虏”。

然而,弗朗索瓦丝却是毕加索一生中唯一将他抛弃的女人。年她带着一双子女离开了毕加索。年,吉洛出了一本书《我与毕加索的生活》,文中把毕加索不为人知的一面袒露了出来,这本书既大胆又详细,甚至包括了同画家的性历险。出版后引起轩然大波。毕加索对此举非常愤怒,从此拒绝再见她生的一对子女。吉洛的女儿帕洛玛说:“假如我母亲没有认识我父亲,她原本是有权被称为艺术家的。然而,从某种原因上说,由于认识了我的父亲,她没有了这个权利。人们总是不情愿把她也冠为艺术家。”

弗朗索瓦丝·吉洛特她本人一生也都从事艺术工作。吉特特洛的作品是纽约MoMA的永久收藏品;年,她还被授予delaLégiondhonneur的荣誉称号,这是法国最高的艺术荣誉。绘画之外,吉洛特也是个多产的作家,比起母语(法语),她更偏爱英语写作,其作品享誉世界。

弗朗索瓦丝曾经说:

“当一对男女同为画家时,

作品上体现的一切都带有感情色彩。”

弗里达·卡洛&狄亚哥·里维拉

弗里达·卡洛与狄亚哥·里维拉,最和谐的奇异组合——巨型的大胖子和娇小、疾病缠身的连心眉女人的爱情,他们创作出了很多杰作。

迭戈·里维拉(DiegoRivera,-),墨西哥著名画家,20世纪最负盛名的壁画家之一,人称墨西哥壁画三杰,被视为墨西哥国宝级人物。

弗里达·卡洛(FridaKahlo-),墨西哥最受欢迎的现代女画家,并闻名世界。

年,弗里达18岁那年,一场车祸严重地损坏了她的身体,并且使她无法生育(弗里达一直不愿意相信,后来一次又一次的流产证明了这个事实)。在医院病床和多次手术间,她差点失去年轻的生命。

赤裸裸且满身是血的弗里达,身上却盖满了路过的画匠用的金粉。这是多么可怕却动人的一幅画!疗养期间,弗里达开始画画。渐渐地,艺术使她承受的痛苦有了意义。弗里达从车祸到亡故的那一天,总共经历了三十二次手术。为了给弗里达作手术,她的父母几乎卖光了所有的家产。“我今生遭遇到两个意外。一个是被电车撞倒,一个是狄亚哥。”

年,弗里达成为狄亚哥的第三任妻子。他们的婚姻被形象地称为“大象与鸽子”的结合——因为里维拉又胖又大,而弗里达娇小瘦弱。事实上,他们的结合,最深刻与契合的,并非感情,而是艺术。在他们恋爱时,弗里达开始模仿里维拉的风格,但里维拉说:“你必须专心于自己的表达方式。”里维拉意识到,她绘画中采用的淳朴的民间风格,正好掩饰了她技巧经验上的不足。

里维拉是真正深刻理解弗里达的人,他在一封信中对朋友说:“她的画尖刻而温柔,硬如钢铁,却精致美好如蝶翼;可爱如甜美的微笑,却深刻和残酷得如同苦难的人生。”

迭戈·里维拉是一个超级花心的男人,他和很多女人有染(有一个甚至是弗里达的妹妹),但他仍为弗里达提供了很多帮助。弗里达是个特立独行的女人,喜欢追求“惊奇和特殊”,会穿着华丽的墨西哥民族服装、戴着绚丽的头饰与佩带珍奇的宝石耳环走街过市,毫不在乎别人的目光。

她是美丽的,甚至“稍有瑕疵也恰好增添了她的魅力”。两条几乎连成一线的浓眉,上唇还微微有些胡子,这都是她最著名的特征。她纤小而热烈,有众多有名的男女情人和仰慕者。弗里达将她所有的感情倾注在画布上。她画她暴风雨般的婚姻带来的愤怒和伤害,画痛苦的流产,以及车祸带来的肉体上的痛楚。

尽管弗里达的生命中充满了痛苦,但她仍然是一个爱交往的人。在交际中,她常常是不停地说脏话。她喜欢喝龙舌兰酒,喜欢举办狂欢的宴会,在宴会上,她会对着来宾唱黄色歌曲。她会对客人讲色情笑话,使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深感震惊。

全世界都有弗里达的崇拜者。她到法国时,毕加索宴请她,她还登上法国时尚杂志的封面。在美国,人们爱她的作品,也爱她的美貌。在她的家乡墨西哥,许多重要人物都喜欢她。

她所到之处,人们都被她的美貌征服,他们停下脚步注视着她。男人为她着迷,发生她身上的各种绯闻不计其数。在她的婚姻过程中,她和数不清的人们发生过关系,只要他们著名且长得漂亮。里韦拉也是如此。他们夫妻两人互相爱着对方,但他们都是性格狂野、思想自由的人。弗里达是她那个时代最著名的荡妇,她勾引她看上的每一个人。

伴随着恩爱、外遇、憎恨、以及创作性的合作,最终在年离婚,后又复婚,直到弗里达去世。

由于软组织坏死,弗里达不得不截去膝盖以下的右腿。这使她极端地忧郁,产生了自杀倾向。她自杀过几次。她于年7月13日去世。没有验尸。有谣传说,她是自杀。

她的日记里最后的话是:

“我希望离世是快乐的,我不愿意再来”。

只是狄亚哥在弗里达死后才意识到她的爱有多么强大,弗里达的葬礼那一天,据朋友的形容,他“象被切割成两半的灵魂”。三年之后,狄亚哥便随弗里达而去。有趣的是,和弗里达有亲密关系的女人,很多是她和狄亚哥的共同朋友。狄亚哥经常鼓励他的女性朋友去看望弗里达,并且陪她过夜。

“我不是病了,我是碎了。

但是只要我能画画,我便是快乐的。”

罗丹克罗黛尔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和其模特,同样是雕塑艺术家的克罗黛尔的爱情令人唏嘘。克罗黛尔,一提起来便让人叹惋的名字。因为这个名字让人想到的,不是她的才华,她的作品,她的经历,而是压在这名字之上的另外一个名字:奥古斯特·罗丹。世人知道克洛岱尔,是因为罗丹,因为她曾是罗丹的情人,罗丹灵感的源泉,最后因罗丹发疯,在精神病院关了30年直到离世。遗憾的是,这段儿女情长却掩盖住了她最该被人记住的身份:才华横溢的雕塑家。

罗丹有一个美丽的学生与助手卡米尔·克洛岱尔。她从19岁就进入罗丹的工作室,成了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们之间的爱情与烦恼深深地折磨着艺术家与克洛岱尔本人。克洛岱尔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女雕刻家。罗丹与她相爱期间,创作了以“永恒”为主题的一系列雕塑作品,《永恒的春天》与《永恒的偶像》就是其中两件代表作。这些作品也是罗丹与克洛岱尔爱情生活的反映。

在谈到《永恒之爱》的灵感时,罗丹助手回忆说,“一次,罗丹走近克罗黛尔的裸体跟前,跪下并以虔诚的姿态吻着她的腹部…”

罗丹《永恒的偶像》

罗丹对克罗黛尔的近似“虐待”的占有性爱情最终使得克罗黛尔在艺术上走向巅峰的时候香消玉殒,但关于“爱情”到底是什么?是“一生一代一双人”还是只为“曾经拥有”?

克罗黛尔《成熟》

年,布歇去意大利工作,让罗丹代替他给几位女学生上课。那时的罗丹,完成了《青铜时代》、《思想者》等作品,已是享誉欧洲的艺术巨匠,那时的卡米耶,还是个刚成年的小姑娘,漂亮而骄傲,柔美的外表下有一颗男孩子般自信敢闯的心。尽管罗丹比卡米耶年长24岁,两人还是很快义无反顾地相爱了。

当真的爱情来临的时候,灵魂会因恐惧和狂喜而战栗。真的爱情是发生在灵魂与灵魂之间的,是灵魂的相互吸引,互相影响,互相依靠,彼此交融。于是两人在一起的十年里,是双方艺术创作的高峰期。卡米耶做罗丹的模特,那著名的《吻》、《永恒之春》、《冥想》里的美丽女子都是卡米耶的模样。这段时间,两人一起合作,《加莱义民》、《地狱之门》等作品都由卡米耶参与完成。而卡米耶极美的作品《沙恭达罗》、《华尔兹》也在这一期间完成。

电影:罗丹的情人CamilleClaudel()

也许人可能都会有善良和险恶的一面,罗丹也不例外。罗丹或是嫉妒罗黛尔克的才能,或是怕她泄露什么,他经常派人去抢劫和骚扰她。罗丹此时的声望已达到了顶点,连名噪一时的剧作家兼诗人、后来做了驻日本和美国大使的克罗黛尔的弟弟保罗·克罗黛尔都在他的地位和权利之下。

“从来不曾见到一双这样美丽的眼睛。”

——法国作家兼外交家保罗·克洛岱尔

曾如此形容她的姐姐卡米尔

“我掉进了深渊。我生活在一个如此可笑、如此奇异的世界里。我生活里的梦想,仅仅是梦魇罢了。”

——卡米耶·克洛岱尔年5月24日于蒙德维尔格精神病院

年,她的父亲去世后,她的母亲把她送进了精神病院。她一直被锁着,直到她死去。在这三十年中她没有制作任何雕塑。这是个悲剧的结局,但她悲剧并不是简单的爱情的悲剧,也是处于那一变革时代的女性艺术家的悲剧。

我们或许可以乐观地想,这个挚爱泥土的女子,终究回归了泥土。

多年后,卡米尔和罗丹共同的朋友欧仁·布洛在给卡米尔的信中说道:“有一天,罗丹来我的画廊,我看见他突然停在这件作品前,长久地注视着,用手温柔地抚摩那青铜的像。然后哭了。是的,哭了。像个孩子一样。他已经死了十五年。他一生只爱过您,卡米尔,我现在可以说了。”

纵观卡米尔的一生和她的艺术成就,

无论如何都无法绕开“罗丹”这个名字。

面对这些,我们只能说,

当他们相爱的时候,爱情是真实的;

当他们分开之后,痛楚也同样是真实的。

爱与恨交织在一起无法分割,

也许这就是真正的人生。

达利加拉

在20世纪,达利绝对是一个神采奕奕的名字,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是无理性的、疯狂的、时髦的艺术,当然这个名字还代表奇怪的胡须,瞠目结舌的造型,夸张无比的动作和渲染张扬的口才。

达利无疑是一个疯狂的天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狂热的达利,一辈子却保持了只爱一个女人的神话,也许,对于他来说,创造出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可能,才是他一辈子最得意的成就。

年达利前往巴黎,在这里,25岁的达利遇到了自己为之疯狂一辈子的女人加拉。

那是在一次聚会上,达利遇见了加拉,这个长得异常聪明的俄罗斯女人给了达利无比的震撼。达利故意大声的说话,不顾一切作出各种奇态,以引起加拉的注目。临走时加拉同样深深迷上了这位比自己小九岁的西班牙小伙子。然而,惟一美中不足的是,加拉当时还是诗人保罗·艾吕亚的妻子。

当年秋天,双方都被爱情的火焰燃烧到无法克制的程度。于是,达利与加拉进行了一次严肃的对话,最后加拉留了下来,保罗独自黯然地离去。

达利和加拉私奔到利加特港的一个小渔村,租了一间不到4平方米的小屋,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为此,达利的父亲与他断绝父子关系。虽然世外桃源的生活令人陶醉,但它“早晨虽然是充满朝气的阳光,傍晚却是令人心酸的悲哀之感”。也许是因为这段特别的经历,达利的一生作品中反复出现利加特港的风景。

有了加拉,达利一团槽的生活变得井井有条起来。加拉教他如何穿衣服,如何在楼梯上行走时不致每走一步都摔倒,如何识别敌人,如何在吃饭时不往地上扔骨头。加拉知道他软弱无力,把他像牡蛎肉藏进硬壳之中,精心保护。

加拉的爱治好了达利的歇斯底里,并且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源泉、他的女神,他绝望、发狂、激动和忧郁发作的惟一见证人。无论是达利绘画作品,还是他的自传和日记里,都在如数家珍地记录自己的“天才”的同时,也不遗余力地赞颂着这个“奇女子”。

加拉成天同颜料商、古董商、艺术品修复艺人打交道,买画笔、胶水、画布等一切玩意儿,保证达利每天的需要,直到达利将粗陋的画图和烂纸贴满画布,真正着手严肃的绘画为止。

加拉劝告达利与所有的艺术流派保持同等距离,保持自己的创作力量,她还像个经纪人一样奔跑于巴黎的各个画廊,为达利讨回画债。虽然他们的生活入不敷出,但在加拉的安排下达利可以专心的创作并且不感到缺钱花。

然而,连续的劳累,使得加拉不幸患上了胸膜炎,达利陷入了巨大的恐惧,他怕失去加拉,孤傲自私的个性第一次被推倒。为了生计,达利利用他的奇思怪想发明了假指甲、万花筒眼镜等,每天早上背着这些东西四处推销。

加拉不忍心达利遭人侮辱,以顽强的毅力恢复健康,重新向达利张开保护的翅膀。经历种种世态炎凉,达利最后的一点骄傲和自负也像冰一样消融,从此加拉在过利的世界里主是能够拯救一切的圣母。

年,凭借《永恒的记忆》,达利敲开了美国的大门。年,达利在美国的第二次画展,收到了空前热烈的反响,一天之内,所有的作品都有了买主。

达利更离不开加拉了,他创作了越来越多的宗教画,凡是出现圣母的地方,面孔一律是加拉。他的作品的签名也由达利,改为了“加拉·萨尔多瓦·达利”。他认为这是他们结合后产生的精神上的第三人。而达利越需要,加拉就越勇敢,真正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达利。

年,加拉离开人世,达利的创作也失去了灵感,健康也是每况愈下,如同丧失了羽翼的达利将自己关在一座城堡里,再也没有创作出一幅满意的作品,七年后,他死于心脏病。

欣赏达利的才华,然而我们看到达利作品中的加拉时,又何尝不想寻找自己心中的那个加拉。

-END-

图|网络内容

文|网络内容

编辑|梨花小编

九个手绘艺术馆、一部西方美术史

上百位艺术家一笔笔画出梵高小屋、毕加索小屋、塞尚小屋、马蒂斯小屋、克利姆特小屋,以及米罗、克利、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和巴斯奎特小屋。

他们不仅开了纯一笔笔手绘美术馆的先河,也让影响整个世界艺术史最重要的大师们在这里团聚,从此他们的灵魂不再孤独。

梨花公社·兴隆艺术空间梵高小屋、毕加索小屋、塞尚小屋、马蒂斯小屋、克利姆特小屋,米罗、克利、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和巴斯奎特小屋自.8.18日起正式对外试营业,接受参观和留宿。

参观、游学、住宿预约。

a。

网上预约梵高小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siteera.com/bstezz/9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