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110/5833932.html

虎扑资深足球作者

维罗VincentLuo

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足协将出台更严厉的限薪令,本土球员顶薪将不得超过万人民币。一时间,关于降薪的争议再度甚嚣尘上。一方面支持者认为限薪有利于消除泡沫,保证联赛健康运营;而另一方面反对者认为限薪会降低联赛的精彩程度,并且还会严重影响国内的足球热情。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到日本球员之所以能留洋遍地开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J联赛的工资较低,球员不得不到海外打拼。所以,因此我们就应该支持足协的限薪政策了吗?显然不能简单粗暴地看待这个问题。

那么到底如何看待限薪?这是中国足球希望的起点,还是中国足球将迎来寒冬?本期《日本足球密码》,让我们先来看看J联赛是如何从金元时代走上安定经营的道路,再回头来讨论这个问题。

初期的J联赛热潮

年5月15日,谋划已久的日本足球职业联赛终于开幕了,足球在日本这个国度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潮。

然而,尽管初期的J联赛热情很高,但联赛本身却显得并不是那么的“职业”。

在最初的赛季中,除了清水心跳以外,其他球队基本上都是从之前的企业足球部转变而来。比如丰田汽车变成了名古屋鲸八,住友金属变成了鹿岛鹿角,横滨水手和横滨飞翼的前身分别是日产汽车和全日空,松下电器改名为大阪钢巴,东洋工业则变成了广岛三箭。

而两家强势的俱乐部甚至还首个赛季中保留了企业的名称,读卖新闻在年才更名为川崎绿茵,而三菱重工到年才更名为浦和红钻。

由于最初联赛球队数量较少,为了增加比赛场次,提高观赏度,联赛被分为两个赛段进行,也就是说每两支球队相互之间都要踢四场比赛。赛程密度让球员苦不堪言,而在赛季,球员们甚至经历了长达7个月的一周双赛。

这还不是普通的一周双赛,因为日本人还在J联赛中加入了一项奇葩的规则。年至年,J联赛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平局的联赛,是的,联赛打平必须打加时,加时赛采取进球制,而平局最终需要点球决出胜负。

联赛最初是没有积分的,按胜场多少排名,而后期积分制引入之后,90分钟获胜积3分,加时赛获胜积2分,点球获胜积1分,输球积零分。

这便是最初的J联赛,尽管我们目前的眼光来看,这样的联赛显得并不是那么职业。但是,在当时的日本,各大企业都纷纷砸钱,认为足球是一个拓展企业影响力的好项目。

为了争夺冠军,各支球队不惜花重金引入高水平外援。济科、邓加、贝贝托、利特巴尔斯基、斯托伊科维奇,甚至还有马拉多纳,众多世界级球星都出现90年代的日本赛场。

什么?马拉多纳什么时候去日本踢球了?当然,这里的马拉多纳并非球王,而马拉多纳的弟弟,乌戈·马拉多纳。

大量的外援进入这也导致在那个时期,除了三浦知良等球员以外,各队的日本球员都基本处于陪踢的状态。无论从战术上还是实力上,各支球队都高度依赖外援的发挥。

J联赛繁荣之下的危机

尽管这是个烧钱的游戏,但日本的企业却前赴后继地冲了进来。从年首个赛季的10支球员,到年已经迅速扩军到16支球队,并且决定开始考虑组建次级联赛J2。

然而,J联赛在一片表面的光鲜繁荣之下,实则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本身棒球在日本的影响就根深蒂固,在经历了初期的新奇体验之后,人们发现还是看棒球更有意思;二是,球队扩充太快,而辐射的地区较为集中,有限的球迷群体被不断地分流。于是,J联赛火爆的球市逐渐冷清,观众越来越少,到90年代末场均人数甚至不到一万人。

而就在J联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siteera.com/bstezz/5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