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屋脊天外仙境历史的见证
治疗白癜风误区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99212.html欧洲的屋脊倚天大自然的得意之作阿尔卑斯山脉横亘西南欧到东欧,它的主脉东西长度超过1千2百公里、南北宽度超过3百公里。它的四条支脉分别延伸到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黑海西岸。在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的山脉中有座海拔超过4千米的山峰,全部集中在瑞士境内以及瑞士、法国、意大利三国交界区。海拔.5米的勃朗峰是山脉主峰,在法国和意大利边界。阿尔卑斯山影响欧洲的气候、地理与自然环境,也在欧洲的社会、历史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奥地利与意大利接壤的南蒂罗尔阿尔卑斯山区(倚天摄影)流行的“大陆漂移说”为阿尔卑斯山的成因提出假说:距今1亿4千万年至6千5百万年间,非洲板块分裂出的小板块不断向北“漂移”,最终与欧洲板块碰撞,产生的挤压力导致地壳逐渐褶皱、隆起,形成阿尔卑斯山脉。碰撞和挤压最剧烈的地方正是瑞士、法国、意大利三国交界区,这解释了阿尔卑斯山的全部高海拔山峰都在这一地区的原因。因为缺乏更有说服力的理论,年代末开始,“大陆漂移说”逐渐成为主流地质学理论。 在巨大挤压力的作用下,阿尔卑斯山脉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地势险峻,奇峰林立。冰河时代更为它留下叹为观止的独特冰蚀地貌:山峰峰角尖锐如利齿,挺拔俊俏;山峦间有大量冰蚀崖、U型谷、冰斗、悬谷、冰蚀湖等。山脉西段和中段集中了总面积约4千平方公里的1千2百多条现代冰川。少女峰下的阿莱奇冰川规模最大,长22.5公里,面积平方公里。 大约1万2千年前第四纪冰河期结束,为阿尔卑斯山区留下难以计数的冰川湖,它们分布在瑞士、德国南部、意大利北部、奥地利西部、法国东南部地区,其中的莱蒙湖、博登湖、卢塞恩湖、苏黎世湖、戛达胡、科莫湖、国王湖、沃尔夫冈湖等最为出名,因为秀丽的湖光山色而成为备受喜爱的观光渡假区。还有大大小小清澈如镜的冰川湖点缀在奇峰、密林之间,吸引无数远方来客慕名而来,为之倾倒。源自阿尔卑斯山脉的一股股山泉蜿蜒而下,汇聚成一条条大江大河,莱茵河、多瑙河、罗讷河、波河......为欧洲提供了九成以上的水源。 全境在阿尔卑斯山核心区域的瑞士得益于大大小小的冰川湖,有了“千湖之国”的美誉。瑞士国土面积仅仅3万多平方公里,却集雪山、冰川、深谷、湖泊、森林、草场于一身,景色壮观而多样,被赞为“上帝的宠儿”。 意大利北部位于阿尔卑斯山区与波河平原过渡地带的戛达湖(倚天摄影)阿尔卑斯山北麓、南麓气候差别很大:阿尔卑斯山有效地阻挡了冬季来自北方内陆的冷空气,夏季截留了来自南方撒哈拉的热气流,于是形成山南独一无二的“地中海气候”:法国南部普罗旺斯、意大利西部托斯卡纳在整个夏季阳光明媚、炎热干燥,盛产柑橘、柠檬、橄榄、葡萄、香料作物等热带植物。这里有湛蓝清澈的地中海、曲折迂回的海岸线、崎岖陡峭的峡湾、起伏的丘陵、点缀其间的古镇、小村......堪称天地精华、人文荟萃。“普罗旺斯生活方式”、“托斯卡纳生活方式”则被奉为健康生活方式之典范。19世纪末开始,这两个地方成为欧洲乃至世界范围达官贵人、社会名流喜爱的休闲度假乃至居住圣地,也是厌世遁俗者的返璞归真的隐居地。年英国作家彼德·梅尔(PeterMayle)散文集《普罗旺斯的一年》(AYearinProvence又译《山居岁月》)全球发行。作者叙述他与太太迁居普罗旺斯山区第一年的生活点滴,生动地讲述当地的种种独特而有趣事情与习俗。该书发行之初即反响热烈,曾高据当时欧美等地非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多时,并掀起新一轮“普罗旺斯热”。此外,普罗旺斯、托斯卡纳并屡屡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尼斯附近的的地中海美景(倚天摄影)欧洲历史的见证旧石器时代开始已经有人类在阿尔卑斯山区活动,日内瓦湖沿岸、奥地利托特斯山、意大利奥斯塔及卡莫尼卡河谷中都发现了欧洲先民生活地的遗迹。公元前8百年前后,凯尔特人的活动区域已到达阿尔卑斯山脉遥远、偏僻的山谷中,今天上奥地利哈尔施塔特发现了极为丰富的凯尔特人的考古文物。凯尔特人在阿尔卑斯山一些山口开辟了最早的通道。公元前4世纪开始,古罗马人在山区不断发展新的城镇,建造竞技场、剧院,以及供水系统。一些罗马人的杰作幸存至今,例如加尔水道桥(PontduGard)、维罗纳竞技场(ArenadiVerona)。那个时期,阿尔卑斯山以北还处在后部落时代,被古罗马人认为是“蛮荒之地”。公元前48年,朱利乌斯·凯撒(“凯撒大帝”)组建了最早的罗马军团——“第一日耳曼尼亚军团”(拉丁语:LegioIGermannica,英语:FirstLegionGermanica),征服中欧的日耳曼部落、西欧的高卢部落。公元前30年至公元前16年间,部分第一日耳曼尼亚军团的士兵出现在西班牙,他们参加了征服当地坎塔布里亚人的坎塔布连战争。之后,军团离开西班牙进行整休,补充兵员。公元1世纪前期,第一军团翻越阿尔卑斯山的布伦纳山口、圣哥达山口、辛普朗山口等,“北伐”到莱茵河流域,建立殖民地——高卢行省,凯撒本人出任第一任高卢行省总督。他在《高卢战记》(拉丁语:CommentariideBelloGallico)中记述了自己从前58年到前50年任职期间遇到的战事、祭典、巡回裁判等各种事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原始记录。Pontdugard:普罗旺斯遗留的古罗马人水利设施遗迹(倚天摄影)诞生于南欧的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于是在蛮荒之地生根、开花。4百年后,日耳曼人穿越古罗马人的阿尔卑斯山口,向南讨伐罗马人,导致横跨地中海的庞大帝国开始分崩离析。公元一世纪开始,早期基督教从中东经过南欧,穿过阿尔卑斯山口,传播到中欧、西欧、北欧,日耳曼人、高卢人于是有了精神信仰。 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中世纪,国际贸易从远东、中东将丝绸、瓷器、香料等等奇珍异物运到威尼斯、热那亚等地中海沿岸港口,然后经过阿尔卑斯山商道,转运到欧洲内陆,换回金银、羊毛制品、皮货等等,实现了早期的东西方贸易和文明沟通。 今天的阿尔卑斯山区诸国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但是,山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宜得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世界领先的工厂、企业,纵横的铁路、公路掩映在青山绿水中、蓝天白云下。到处鸟语花香,到处宁静安详。整个阿尔卑斯山区更是许多观光客、探险家心旷神怡之地。 在阿尔卑斯山区,“国界”是个非常淡化的概念。从瑞士瓦莱到意大利南蒂罗尔,从德国上巴伐利亚到奥地利上奥地利的广大地区,人们的传统服装、生活习惯、建筑风格高度相似,主要语言也是德语——各地口音有差别。在瑞士——意大利交界地区,意大利——奥地利交界地区,德语、意大利语共用相当普遍。特立独行的是法国,法国的罗纳—阿尔卑斯区与瑞士、意大利接壤,但是在这里讲德语,恐怕没人能听懂。 阿尔卑斯,了解它,就了解了半个欧洲。 一览众山小阿尔卑斯山脉超过4千米的山峰大都集中在瑞士境内。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4,.45米的勃朗峰(法語:MontBlanc,意为白色山峰),它是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勃朗峰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大区的交界处。大跌眼镜的是,它完全不是通常想象的直刺苍穹、叹为观止。其海拔只有4,.73米,在各大洲最高峰中排名倒数第二,仅仅高于澳洲大陆的科修斯科山(英语:MountKosciuszko,海拔2,米)。年,法国国家地理学院和测量专家依靠GPS技术,将勃朗峰的高度修正为44,.45米。 从因特拉肯远眺少女峰。它山形伟岸,有些名不副实(倚天摄影)海拔米的少女峰(德語:Jungfrau),跨越瑞士伯尔尼州和瓦莱州。其终年不化的冰峰与雄伟的山形直到19世纪初被认为是不可登顶。直到年8月3日首次由约翰.鲁道夫.迈耶尔(JohannRudolfMeyer)和赫罗尼姆斯.迈耶尔(HieronymusMeyer)兄弟登顶成功。海拔米的马特洪峰(德語:Matterhorn,意大利語:MonteCervino,法語:MontCervin),位于瑞士、意大利边界的瑞士瓦莱州境内。其四面锥体的形态给大多数登山者造成巨大的恐惧感。马特洪像一只犄角,直刺苍穹(倚天摄影)阿尔卑斯全部高峰被登顶之后,年开始有人尝试攀登马特洪,但是陡峭而湿滑的山体让他们举步维艰,步步惊心,因而半途而废。在没有先进登山设备的19世纪,也确实难为这些勇敢者了。 直到年7月14日,爱德华·温珀(EdwardWhymper)、查尔斯·赫德森(CharlesHudson)、弗朗西斯·道格拉斯(FrancisDouglas)、道格拉斯·罗伯特·哈多(DouglasRobertHadow)、米歇尔·克罗(MichelCroz)和彼得·陶格瓦尔德(PeterTaugwalder)父子组成的7人登山队才首次登顶成功,马特洪于是成为最晚被征服的阿尔卑斯山峰。 “上山容易下山难”在人类首次成功挑战马特洪之时得到验证:7名勇士中的4人在下山途中不幸坠落山脚身亡。其中三人的遗体被找到并安葬在策马特,另一人的尸体始终未被发现。 勃朗峰因为山势平缓,攀登难度较小,于反而早早被登顶成功。年,瑞士博物学家奥拉斯-贝内迪克特·德索叙尔为了研究高山植物,出重金招募登顶勃朗峰或提供攀登路线的人。当年8月8日,法国人米歇尔-加布里埃尔·帕卡尔(Michel-GabrielPaccard)医生和采矿工人雅克·巴尔马(JacquesBalmat)首次成功登顶勃朗峰。这两名勇士成为现代登山运动的开路人。 朝霞映照勃朗峰(倚天摄影)勃朗峰上气候瞬息万变:刚刚是风和日丽,转眼间乌云翻滚、大雾米田,风雪交加。峰顶的最高风速可达每小时公里,最低温度可以达零下40摄氏度。但是这些困难阻挡不了登山者的脚步,每年夏季源源不断地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队前来挑战。 为了登山者的安全,当地管理部门开培训课程,教授高海拔登山的必备知识,诸如高山反应、山区气象、线路、泥石流、雪崩、登山设备、给养、遇险援救等设备。此外,登顶途中设置至少一个避难所给登山者过夜。尽管如此,每年在勃朗峰地区都发生意外和死亡事故,在8月的每个周末,当地出动紧急救援任务平均12次。 站在勃朗峰顶,一览四周林立的阿尔卑斯群峰,由衷的自豪与喜悦,不言而喻。 注:本文版权属于德国《华商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需与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siteera.com/bstetq/8411.html
- 上一篇文章: 路透早报10月21日
- 下一篇文章: 观察劳森首战明星控卫实力甩贝弗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