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层面的东西从《算账!》到《A:投降!》再到《A:河防已破,乌东必失!》一脉相承都阐述清楚了,而且局势正是按照这个脉络在发展。本文不再重复,着重阐述一下战场层面的战术,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上面是手绘的态势图,截至到7月4日的战场状况。手机自带的这个图片工具除了能画线和画圈以外,也画不好更详细的图。双方部队的编制没法弄上去——画圈都是选择最小的笔触了——但态势是显而易见的:真正的态势并非东西对峙,而是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包围和反包围。当然了,乌军未必有反包围的勇气和实力。打战就如同下围棋,从战场态势图上来看,关键点在“阿特木斯克”,而不是在“塞佛尔斯克”——虽然俄军会做出重点进攻“塞佛尔斯克”的态势,但真正的重点不在那里。

乌军从核心据点“斯拉维杨斯克”和“克拉玛托尔斯克”与两个前哨:北顿涅次河南岸的“赛弗尔斯克”和南部据点“阿特木斯克”呈品字形布局。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即便是在战场上也是如此。“顿河君士坦丁罗夫卡”是“阿克木斯克”南部的唯一屏障,也“阿特木斯克”的守军往西撤退的唯一能通行重装备的路线。从“阿特木斯克”到“顿河君士坦丁罗夫卡”再到“克拉马斯克”和“斯拉维扬斯克”形成一个顺时针的弧形阵线。连接“斯拉维扬斯克”和“阿特木斯克”的M03高速公路中段穿过一片丘陵地带。在此可以建立防御阵地和炮兵阵地,为“塞佛尔斯克”和“阿特木斯克”提供火力支持,同时守护M03高速公路的通畅。在连接“阿特木斯克”和“塞佛尔斯克”的是T公路,从塞佛尔斯克城镇的西边向西北方向延伸过北顿涅次河连接河北岸的“红力曼”。本来可以从“红力曼”再连接“斯拉维杨斯克”,这也是整个顿巴斯地区北路交通线。目前东边的“利西昌斯克西部”和北边的“红力曼”都丢了,这条T公路只能连接“赛弗尔斯克”和南部的“阿克木斯克”,无法与“斯拉维杨斯克”联通。“斯拉维杨斯克”的物资、装备、人员也无法去支援“塞佛尔斯克”。“塞佛尔斯克目前有“利西昌斯克”和“北顿涅次克”撤下来的散兵游勇7-8千人,沿着T公路从“塞佛尔斯克”到“阿克木斯克”从北到南分部着三个连在一起的村庄。但是,这样布防的意义不大。从俄军占领的“上卡米杨卡”和“比洛格里夫卡”各有一条路通向“塞佛尔斯克”,而且相距只有6公里。一字长蛇阵沿T公路布防,俄军两路夹击一字长蛇的头部“塞佛尔斯克”,中部和尾部完全无法支援。而且,在夹击头部的同时,中部和尾部也会被俄军攻击。所以,固守T公路沿线已经变得没有意义,补给线被切断并遭受夹击的“塞佛尔斯克”也守不住!在这个弧形阵线和品字形布防的局势中,最关键的就是连接“斯拉维杨斯克”和“阿特木斯克”的M03高速公路。这是两个前哨据点的唯一补给线。简而言之,丢失“阿特木斯克”则“塞佛尔斯克”必然丢失。而M03公路被切断,阿特木斯克就会被包抄,然后“恰索夫亚尔”这个村庄就会成为决定“阿特木斯克”命运的关键点。因此,乌军指挥官如果还有点理性的话,应该放弃“塞佛尔斯克”,把部队往南撤退往“阿特木斯克”,留少量部队在T公路中段的村庄中拒守,并在后面的丘陵地带建立阵地掩护M03公路。南下的军队汇同“阿克木斯克”的军队组织反攻“苏勒达尔”和“伊格瓦伊斯克”这两个村庄,得手后再反攻“波帕斯纳亚”。当然了,此时此刻的乌军已如惊弓之鸟,不主动放弃“阿特木斯克”撤退到“斯拉维杨斯克”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乌军消极防守,接下来顿巴斯战役的关键就是连接斯拉维杨斯克和阿特木斯克的M03高速公路什么时候被俄军切断!俄军不会从“苏勒达尔”这个村庄发起进攻去切断M03公路,因为驻守这里的是瓦格纳雇佣兵集团,这些人打巷战有一套,但重武器缺乏。我估计乌军指挥官不至于会蠢到去固守“塞佛尔斯克”,应该会沿T公路加速南下,在“阿特木斯克”外围设防,尤其是守住可能切断M03高速公路的“阿特木斯克”左翼阵地。如果更聪明一点,应该把这7-人组织起来进攻“苏勒达尔”,以攻为守,扩展下部边缘。虽然结局都是一样,但至少可以在顿巴斯战场多挣扎一会儿。演员太需要前线的乌军能多挣扎一会儿。因为他所需的各种援助,北约还只给了10%,海玛斯总共才4台,还被毁掉一辆。如果战场上败的太快,后续4台也许就不给了。

北顿战局发展的很快,以至于利西昌斯克的一万人跑了大部分,利西昌斯克被占领演员都是第二天才直到的。当时一个美国记者询问正在出席活动的演员,他说需要向作战部门询问。结果第二天他发了一条视频确认利西昌斯克丢了,并且发誓要夺回。这个细节透露出乌军的指挥官没有在决定撤退之前把计划告诉他,因为告知了他也不会同意。上次北顿涅茨市的反攻就是演员力主的,还派了自己的心腹女议员去前线当监军,结果损失人和几十辆装备。演员干涉前线指挥,不断造成损失的事已经不是一次了。这种瞎指挥肯定让前线士兵和乌军指挥系统严重不满。所以,这次干脆不告诉他了。如果说这还是指挥系统的裂痕,前线的裂痕更加严重!

北顿战役的转折点是泽勒特被包围。当时从波帕斯那亚北上的俄军一路追击乌军24机械化旅残部,到达“佛鲁比夫卡”,东面的俄军攻克了P66公路上的“托什基夫卡”,但乌军的主力四个营级单位在泽勒特地区的工事拒守。而且连接”阿特木斯克“和”利西昌斯克“的主要补给线T公路上的”苏勒达尔“和”上卡米杨卡“还没丢,”上卡米杨卡“附近的利西昌斯克炼油厂还在乌军手上。从地图上就能看出来,在这个态势中,守住泽勒特地区的乌军主力就如同一颗钉子。可以得到后方的策应,还能反过来夺回”佛鲁比夫卡“,把战线往波帕斯纳亚推。必经T公路补给线俄军还没有攻克,为了切断这条补给线,争夺沿线村庄,俄军还在此牺牲了一个少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俄军把近坦90军的一个营调到”托什基夫卡“。为泽勒特乌军主力余人守住到利西昌斯克补给线的乌军国土防御第旅的2个营,感觉到俄军近坦第90军的压力,居然不打招呼就丢弃泽勒特乌军主力四个营自己跑到利西昌斯克去了。然后,俄军近坦第90军没有遇到抵抗就迅速与”佛鲁比夫卡“的西路俄军会师,然后彻底包围了困在泽勒特的乌军主力四个营!随后,立刻攻占了”上卡米杨卡“切断了T公路。退到利西昌斯克的乌军瞬间失去了所有依托,只能丢弃重武器沿乡间小路逃往”塞佛尔斯克“。

这个事的恶劣之处就在于:前线的乌军相互之间不仅不配合,而且以后没有人敢去坚守据点了。因为为你掩护侧翼的友邻部队随时可能弃你与不顾。在战场上只有相互信任以命相搏才能稳住阵线。否则,你打的再卖力,只要你的侧翼出现漏洞,就很容易被迂回包抄,甚至被切断补给线陷入绝境。难怪美国CNN在”塞佛尔斯克“采访一个从利西昌斯克逃出来的乌军上尉的时候,对方无比愤怒的说:你们在媒体上看到的前方的状况都是假的!这一切毫无意义。逃回的雇佣军和被俘的乌军士兵也从侧面验证了前线的指挥陷入混乱。而且不同的部队之间互相不信任的情况。乌军的这种情况比缺少弹药更加要命!

以前不能理解为什么二战末期日军人还能把国军20万大军赶出上千里。后来看了《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孟烦了的描述就理解了:如果我向前冲的时候其它人也跟着冲,战死就战死。但现实的结果就是:当我冲上去之后,那些叫喊的最大声的人一个都没有冲,冲着冲着我就开始发现后面没人,那种恐惧感比前方的敌人更吓人!

鉴于乌军从上到下的这种情况,顿巴斯的乌军会消极防御阿特木斯克,而不会积极主动组织进攻”苏勒达尔“,在俄军攻击”塞佛尔斯克“和”阿特木斯克“之前,会远程饱和攻击纵深的”斯拉维扬斯克“和”克拉玛托尔斯克“。毕竟俄军不管是东面还是西面,或者北面都距离乌军在顿巴斯地区的核心据点斯拉维扬斯克不足15公里了。任何一面都在榴弹炮的射程内。如果距离远,乌军的M和海玛斯还有射程优势,这个距离攻守双方就只能看火力的数量了!估计8月15之前整个顿巴斯就会被打下来。

做局!

算账!

A:投降!!

A:中吉铁路!

A:经济秩序!

A:上海的底色!

A:不能说得太细!

乌克兰的反攻!

伊久姆大反攻!

X11:不婚不育的自由!

A:已经是第三波了!!

A:可怕的渗透!

A:河防已破,乌东必失!

E35:我们在月之暗面发现了什么?!

A:京东为什么能绝地反击!

A:既双减又提高考试难度,要干啥?!

A:要理解住房不炒的真正含义!

A:为什么兔子在阿富汗很主动?

E44:情绪化的人为什么会克制不住?!

A:你误会了男孩要穷养和女孩要富养!

A:伊朗:用鲜血开路获得中国的投名状!

研习《结构学》,加入觉悟社:付费和不公开内容都有,每天25块,还能挣回来,下注标的获取需满足条件及时查看更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siteera.com/bstetq/10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