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仁8比2巴萨当个人才华遭遇工业执行力
8比2。 年欧冠1/4决赛,拜仁慕尼黑的钢铁之流,碾压了巴塞罗那。 ——为一支德国球队打了8比2,真所谓八二为德…… (这是巴尔韦德的诅咒吗?) 碾压得很彻底: 8比2之外,射门26比8。上半场4比1,下半场4比1。从头到尾压着打。 比赛体现出来的,简直是代际的差距: 工业化执行力,碾压了个人天才。 大饼制造流水线,击败了手工制饼大师傅。 上周提到过: 梅西与莱万各自的神勇,巴萨与拜仁境况的不同 上周,梅西进了个神奇的进球,前围后追,六个人中间进了个球。 而拜仁却是工业切割,轻松将切尔西分解了。 整个巴萨无法维持防守施压,两翼不能大幅度压上,于是没有纵深,于是来回转移,等到梅西放个大招。 除了梅西回撤外,能维持向前出球的,只有德容。 反过来,拜仁本季中段以来的套路改革,简化来说就是:阵,进攻时变。 基米希前插,穆勒回撤,加上蒂亚戈,中场有多出球点;前场大幅度穿插换位。莱万与格纳布里们自由换位进攻。 对切尔西第二球,莱万是前场拿球,等队友上来,给佩里西奇一个——当时拜仁禁区里四打三的人数优势。 巴萨依赖个人才华,脚下技巧。 拜仁靠空间跑位,纵深速率,工业化流程。 个体最顶尖的技术,要遇到足球世界执行力最顶尖的胜利机器了。我也很好奇结果。 结果就是……8比2。 巴萨今天已经算保守了,首发没上格里兹曼。。 拜仁还是,防守时高位施压,格雷茨卡对付德容。 实际上今天光上半场就有起码两次: 德容无球跑摆脱格雷茨卡时,穆勒回追来纠缠他。 因为巴萨中场,只有德容一个可靠的向前出球点。锁住他,就搞定了。 拜仁自己进攻时,每当获得球权,就快速纵深向前。蒂亚戈、基米希轮番出球,穆勒经常回撤接应帮忙分边,然后禁区里形成人数优势,起球包抄。 拜仁这么踢,当然有破绽: 基米希前插到中场后,右路留了空隙。 巴萨的两个进球,都是长传打基米希身后: 一个是巴萨左路前插横传造成阿拉巴乌龙——博阿滕在旁看着,不知道会不会幸灾乐祸: “哈哈哈哈!这次是你出丑了!从此大家不会念叨我被梅西晃那事了!” 但下半场,博阿滕自己被苏亚雷斯晃过,让巴萨进了第二球:还是基米希前插,巴萨长传打拜仁右路。 即,拜仁两个中卫,本场都有不那么光彩的表现,巴萨也抓住了机会,进了俩球。 但饶两个失误,拜仁还是打垮了巴萨。 巴萨只有一个出球点德容,被封杀之后,进攻停滞不前。 反过来,拜仁的绞肉机高位施压,一断一个准。 拜仁与利物浦同是绞肉机,但利物浦更依赖三叉戟前锋的个人能力和两边后卫,疯狂套上燃烧热血。 拜仁却有基米希、蒂亚戈和穆勒这三个出球手,没必要那么走极端。结果打得也是路线清晰。 拜仁第一球:左路佩里西奇起球,穆勒和莱万二人配合,穆勒进球。 第二球:格纳布里前场拿下球,自己跑位,给佩里西奇;佩里西奇左翼小角度射门得分。 为什么巴萨没人拦? 答:都堆在后点挡穆勒和莱万呢。 第三球,莱万回撤接应,格纳布里空切,进球。 第四球,拜仁前场逼抢得手,左路传中,右路得球后再传中:穆勒和莱万包抄前后点,穆勒得手。 第五球:戴维斯左路突破,底线回传给后插上的基米希。 第六球:库蒂尼奥换上来左路接穆勒传球前插传中,莱万后点头球舒舒服服的:屠杀到这会儿,他才进第一个球。 第七球:守转攻,穆勒在弧顶等啊等,等到左翼库蒂尼奥上来,给他传球,轻松推射。 第八球:蒂亚戈起球左翼,埃尔南德斯传中,库蒂尼奥梅开二度。 六个左路起球,一个右路传中,一个中路身后球。 靠的是中路快速分边穿刺,中路多点包抄。 拜仁的王牌杀手莱万只需要进一个球: 因为其他人都能到位。 把巴萨给拜仁的库蒂尼奥换上来,让他进两球助攻一次,这算拜仁对巴萨的终极羞辱了。 在巴萨体系里没位置的库蒂尼奥,到了拜仁能有这个作用,无他: 拜仁的体系运转太了得了,嵌进体系里,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就能吃到饼。 巴萨全场控球还多过拜仁,然而如此之惨。无他:巴萨拿到球后也无法推前,而拜仁拿到球就是一个纵深传,机会分分钟出来。 妙在拜仁前场,任何一个角色,都可以互换: 莱万可以助攻可以传中可以抢点;穆勒可以抢点得分可以回撤出球;库蒂尼奥的二进球一助攻分别是左边跟进和中路包抄;基米希右路传中助攻、自己跟进得分、中场负责出球。 拜仁的进球,除了戴维斯左路一条龙突破有炫技成分外,都是简单的传→切→射。 角色互换,跑位清晰,行云流水。 这也需要技术:拜仁的个人能力也极为出众,虽然不是体现在梅西和苏亚雷斯那样多变的有球能力上,而是体现在跑动、配合、传切和意识上。 只是他们的套路,不需要球员们个人强行搞事情(除了戴维斯左路过一串)。 可能是巴萨老了:的确梅西、皮克、比达尔和苏亚雷斯都33岁了,布斯克茨32岁,阿尔巴31岁。 但拜仁那边,穆勒30岁,佩里西奇、莱万、博阿滕也都31岁了。 拜仁的跑动能力强在整体,不是一两个人到位,而是每次有球权,就能保证两翼立刻跑出机会,禁区里立刻三四个人到位。 他们能够保证比赛大部分时间,保持前场施压和就地反击。 这就让穆勒助攻库蒂尼奥的那个球,甚至是穆勒在巴萨弧顶慢悠悠等,等队友们前插形成人数优势再传的——不需要灵光一闪,只需要按线路集体到位。 工业化的执行力,就此摧毁了巴萨。 回到巴萨。 自哈维、伊涅斯塔以及那一代人淡去后,巴萨其实已踢不顺tiki-taka了。克鲁伊夫孜孜以求的,过去几年也变成了实际上的:很难维持那样惊人的覆盖力和跑动了。 本季前半段,德容+布斯克茨+阿图尔的中场组合,一度看起来要让老套路复兴,但赛季末期,也包括过去一周的两场比赛,我们也看到了: 梅西和苏亚雷斯还是能灵光一现,但球队依靠大量横传倒脚维持球权、寻找巨星来改变比赛的模式,在当世顶尖的前场施压+闪电战面前,实在是不成了。 毕竟前者的机会得靠推进到前场,由天才来创造。 后者的机会由球队既定套路碾压后,急速编组纵深推进来流水产生。 这个十年开始时,全世界在研究怎么破巴萨:那时巴萨以及西班牙还所向无敌着。 这个十年的最后一年,巴萨经历了如此惨烈的败北,风格上,则被完全压制了。 现在真不是买一两个人的问题了:他们得重塑一套体系,才能继续向欧洲顶尖冲击了。 昨天纳格斯曼教练的莱比锡,以及我们都熟悉的克洛普牌利物浦,加上今天的拜仁,有一点类似: 德国人带出来的,重视站位层次,绞肉机+闪电战,边路穿刺,一脚出球,禁区多点包抄,以及《纽约时报》外行看热闹总结的,所谓最有效的“曼城式底线低回敲”(其实就是边路倒三角……)。 想想齐达内当初三连冠后两年,经常踢急了忽然变阵,也有点这意思: 中场出球点拉宽、两翼起飞、中路多点包抄(僚机本泽马带空间,阿森西奥前插,C罗一锤)。 速率、空间、局部人数优势。 是巴萨老了,是拜仁太强了,还是时代变了,还是兼而有之? 我也不知道了。 只是想起二十几年前,巴乔吐槽萨基,说“如果有教练认为球队阵型比克鲁伊夫更重要,他一定是疯了”。 那时我热爱巴乔,觉得他说得对:怎么可以为了些套路阵型站位,就压制个人天才呢? 但今天看来(再想一想去年巴萨对利物浦的第二场),可能,的确: 足球已经进化到,在最顶级舞台上,个人的天才能力,越来越难与顶尖执行力钢铁之流抗衡了。 或者说,“足球是十一个人的运动”这个真理,越砸越瓷实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siteera.com/bstems/7646.html
- 上一篇文章: 西甲巴萨官宣与皮克朗格莱特尔施特根及
- 下一篇文章: 你从巴塞罗那转会到塞维利亚,对你来说说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