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姜二嫚的诗》

作者:姜二嫚

评分:8.5

出版年:-3

“太好了/我比姐姐/多个姐姐”——姜二嫚,6岁

“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姜二嫚,7岁

“如果有谁对我说/我爱你/这绝对绝对不是原创/原创在妈妈那里”——姜二嫚,8岁

“掉在餐桌上的食物能不能吃/要看有没有人看见”——姜二嫚,10岁

“人生就像虾饼/有时你没钱/看见老板在那里卖/等你有钱了/他已经不卖了”——姜二嫚,11岁“

……

这是《孩子们的诗》里的天才小诗人姜二嫚的第一本个人诗集。在她所有的创作中,本书精选了首诗,年龄跨度从6岁至11岁。而且这一次,孩子的诗,是用孩子的画来诠释的。

你可以通过这些美好的诗句,读到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以及她写给这个世界的真心话。

余秀华说:“二嫚写得天真烂漫,她的手指向哪里,诗就出在哪里。”

汪涵说:“为什么姜二嫚的诗被人们喜欢,就是因为她有一颗童心,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充满想象!”

2

《沙滩的智人》

作者:[法]让-巴普蒂斯特·德·帕纳菲厄

出版年:-2-3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是个分外迷人的故事。人类究竟从何而来?人类的第YI个祖先可以追溯到何时以及哪里?远古人类有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和饮食习惯?在今天的人类统治地球之前,还有哪些人种曾共生共存过?人类不断追索自身演化的答案,本书就站在追索的起点上,带你回看这场惊喜颇多的演化故事。

?从几百万年前的乍得沙赫人、南方古猿、傍人到几十万年前的能人、直立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早期智人,再到现代智人,本书沿着时间发展的脉络,绘制出一个清晰而繁茂的人种演变谱系树,我们得以窥见人类祖先的缤纷群像,明确每一个人种在演化树上的位置。人类祖先正是经过如此漫长的跋涉,才为我们带来文明的火光。

?在这场宏大而复杂的演化图景中,思考一些人人都会有的疑问,明辨被误用的人类学概念。双足行走比四足行走好在哪儿?怎样才算人类?白黄黑种人属于不同的人种吗?人的美丑胖瘦是自然选择还是文化选择?基因突变、生殖隔离、迁徙、气候变化等,如何决定了人种之间的分化、统治和灭绝?

?法国当红学者、《演化》作者让-巴普蒂斯特·德·帕纳菲厄,用古生物学、考古学、社会人类学的多重视角,辅以专栏和图解,娓娓展现人类演化的始末由来。

?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远古人类的密码,当你懒洋洋地坐在躺椅上打开这本书时,你与人类祖先的生命轨迹发生了神奇的交汇。

3

《我的信念》

作者:[英]伯特兰·罗素

评分:8.7

出版年:-8

20世纪所有的哲学家中,罗素的散文可谓首屈一指。在《我的信念》中,他阐述了自己如何理解人在宇宙间的地位,在追求美好人生方面有着怎样的可能性,不仅道出了他的恐惧,也吐露了他的希望。他认为,人类目前还无法在天文学之外的领域预测未来,在人间世事中既有能带来幸福的力量,也有能带来痛苦的力量,我们虽然无从知晓何者将会取胜,但要明智行事,任何一方都不可忽视。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哲学大师罗素,谈人生中的性、爱、迷信……

罗素的智慧,还有毒舌似的警言金句,贯穿着各种历史、传说、风俗,读来爱不释手。

4

《文城》

作者:余华

评分:8.1

出版年:-3

在溪镇人最初的印象里,林祥福是一个身上披戴雪花,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有着垂柳似的谦卑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哪怕后来成了万亩荡和木器社的主人,他身上的谦卑和沉默依旧没有变。他的过去和一座谜一样的城联系在了一起,没人知道他为什么要找一个不存在的地方。

他原本不属于这里,他的家乡在遥远的北方。为了一个承诺他将自己连根拔起,漂泊至此。往后的日子,他见识过温暖赤诚的心,也见识过冰冷无情的血。最终他徒劳无获,但许多人的牵挂和眼泪都留在了他身上。

“文城在哪里?”

“总会有一个地方叫文城。”

5

《世界文明年》

作者:[英]艾玛·玛丽奥特

出版年:-2

世界文明的时间跨度超过年,地域跨度则覆盖全球各洲,宏大且复杂,本书却完整而清晰地理清了世界文明的脉络。

本书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精妙串起了世界文明年,为读者展现了从公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两河流域文明始,至20世纪二战结束时止的世界发展轨迹。从亚历山大大帝到希特勒;从迦太基共和国的兴亡到阿拉伯王朝的兴起;从唐朝的繁盛到美国南北战争,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历史大事件,既包罗万象,又清晰明了。

所有遥远的历史都成就了今天的我们,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构建一幅架构清晰的脑内世界文明索引图。

6

《中信出版年度好书-文学生活(套装共9册)》

《南货店》内容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因为父亲的遭际,秋林被分配到了乡下南货店,南货店内人来人往,秋林见识了人情变故,自身亦成为俗世众生相中的一角。小说致敬平凡人的生活,在从容与平静之中,写出了时代变革之际社会与个人内在的澎湃与汹涌。《萨缪尔森传》内容简介:经济学界,无人不知萨缪尔森。对很多经济学家而言,一本关于保罗·萨缪尔森的传记似乎不需要任何理由。作者结合书信、作品和相关人物回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多所大学的档案室,美国国家档案馆、哈佛大学出版社档案室等存档的文件,以及萨缪尔森的朋友、家人提供的其他材料,不仅呈现了萨缪尔森丰富多彩的人生、职业生涯和思想发展,也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经济学家群像和经济学的演变;不仅是萨缪尔森个人的传记,更是一段经济学发展的断代史。《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内容简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很多家庭中,这种关系经常出问题,令人痛苦,甚至很难再回归正常。这是一个从业20年的资深心理治疗师的畅销儿童心理学巨著,在英国掀起巨大轰动,全英家长热烈讨论,甚至没有孩子的人都迫不及待地买来,用于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我信仰阅读》内容简介:年,一位酷爱阅读的年轻人加入了西蒙-舒斯特出版社。他一路升至主编,又跳槽到负有盛名的克瑙夫出版社当总编辑,后来还曾执掌《纽约客》。70岁时,他成为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编辑,做出了数月狂销万册的《克林顿传》。他,就是罗伯特·戈特利布。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他如何定下《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个经典书名。翻开这本书,这位传奇出版人将带我们走进美国出版的黄金时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内容简介:本书全面展示了儿童心理发展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将相关心理学研究成果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分析阐述。《一个知识女性的思考系列》内容简介:英国女性作家蕾切尔·卡斯克历时四年完成的小说三部曲,包括《边界》《过境》《荣誉》三部独立的中篇小说。主人公是一名离异的中年女性作家,她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三段生活中片段化的故事。小说采用了别具一格的开创性文体,用对话串联起所有故事情节,用极尽冷静克制的语言揭露婚姻、家庭、情感的每一面,传达对生活深刻的思考。《逝物录》内容简介:祈盼逝物复活,迷醉于消逝的、不知餍足的辉煌!一本悖论之书,关于空白的幻想,碎片的完整,逝者的在场,和叙述的不朽。《记忆记忆》内容简介:当代俄语世界知名诗人玛丽亚·斯捷潘诺娃的新类型复合小说:既有历史,也有哲学,更是文学。《岸萤》内容简介:作为上世纪70年代留学法国的文化先行者,陈传兴亲历了巴黎最后的黄金时代,在时代的尾声中收集并纪录下哲学、艺术、影像的种种刻痕,并在之后多年深耕于影像的探索和实践,书籍文本的阅读,哲学、精神分析等领域的思考,从中厚积了丰沛的感悟,最终通过片段式的私人记忆回溯时代的断璧残圭,还原一段或误解重重或鲜为人知的传奇岁月。在散文诗般的笔触中,文字陈列、发散,经由记忆的脉络,如丝网般将人收束在法国的鎏金时代,电影馆、暗房、图书馆这些场景通过思维如影像熔接,在法国文化界“诸神黄昏”的时代溯源、登岸、触光。

-End-

点好看,送你小花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siteera.com/bstems/6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