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出席健康中国公益盛典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169863.html

没有人比牧人更早感知春的到来。3月,伊犁大地尚春寒料峭,哈萨克族牧民已赶着牛羊,告别“冬窝子”,跋山涉水,前往春草场。

延续千年的牧民转场,犹如唱响新疆大地的生命之歌,古老的游牧方式在四季更替中上演,成为游牧民族迁徙的生命之路!这是一段漫长且艰辛的迁徙之路,也是他们与大地相依的古老生存方式。

千百年来,哈萨克族牧民在一次次转场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存法则,那是在与大自然的博弈中寻求的最和谐的相处之道。

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延续千年的牧民转场,悄然发生着改变。专用牧道的修建、后勤保障服务的完善,使牧民的转场速度加快,转场过程变得轻松。

与此同时,由于近年来大力实施牧民定居工程,游牧不再是牧民的唯一选择。越来越多的牧民放下马鞭,告别草原,去拥抱外面的世界。

这是比草原更广阔的天地……

“缩短”的牧道

秋去、春回,几乎是永恒的约定。每年3月和11月,在伊犁果子沟都会上演一场浩荡的生命大迁徙。

伊犁河谷是新疆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各类种畜的繁育基地,具有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

每年,伊犁河谷约有万头牲畜要转场至冬牧场越冬。昭苏县阿合牙孜沟远冬牧场、特克斯县包扎德尔远冬牧场和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境内的阔克江巴斯远冬牧场是伊犁的三大远冬牧场。这三大牧场四面环山,降雪较少,适合牧民和牲畜过冬。

果子沟,是连接阔克江巴斯远冬牧场与伊犁河谷的一条重要通道。每年春秋时节,来自伊宁市、霍城县、伊宁县等地的30余万头牲畜,都会通过果子沟,往返于阔克江巴斯远冬牧场。距离阔克江巴斯远冬牧场最远的牧民,转场要走多公里的路程。

为保障牲畜顺利转场,年,总投资余万元、全长33.公里的果子沟转场牧道修建完成。转场途中,牲畜再也不必与车辆争道,在减少牲畜伤亡的同时,转场时间也缩短了一半。

“上世纪80年代,牧民转场最长要走10天,现在只需要5天。”霍城县农业农村局高级畜牧兽医师、三台牧业转场指挥部负责人蒋平说。

在果子沟,当地政府设有6个中转点和指挥部,为牧民和牲畜提供食宿、饲草料及医疗救助。三台牧业转场指挥部就是其中之一。

每年春秋牧民转场季,蒋平都会提前到达指挥部,做好转场前的人员安排和物资准备,确保转场工作有序开展。今年也不例外。

“霍城县今年春季转场从3月13日开始,3月28日结束,共有12.48万头牲畜通过果子沟转场。”刚刚结束转场工作的蒋平说。

这个数字,较10年前少了许多。“最多的时候,转场的牲畜有40多万头。”蒋平说。

牲畜转场数量减少有多方面原因。近年来,政府大力实施牧民定居工程,牧民在定居点储备大量饲草料即可保证牲畜过冬,不必再转到冬牧场;合理核定草场载畜量,过度放牧情况得以遏制;机械化转场的普及。

今年,霍城县通过机械化转场的牲畜占30%左右。“机械化转场最大的优点就是速度快。原来转场需要几天,通过机械化转场只用不到一天的时间。”蒋平说。

伊宁市英也尔镇界梁子牧业村村民吾斯曼·买西帕提家的冬草场在阔克江巴斯远冬牧场,通过机械化转场,一天即可完成。“以前转场要一个星期,吃不好睡不好,转场结束人会瘦一圈。机械化转场省时省力,政府还有补助,自己只需掏一半的钱。我们村现在几乎没有牧民再愿意人工转场。”吾斯曼·买西帕提说。

在蒋平看来,变化的不仅是转场方式,还有牧民的思想观念。“他们骑在马上,一边转场,一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siteera.com/bstemj/8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