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多少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18422.html

德國研究

黄凤祝:伯尔传

伯尔传序言

第一章木匠的孩子

第二章希特勒上台

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章废墟文学

第五章爱尔兰日记

第六章责任的重新负起

第七章伯尔与学生运动

第八章勃兰特的公民与恐怖分子

第九章政治对抗与和平运动

第十章中国!我见不到你了

第十一章伯尔的四部小说

《小丑之见》

伯尔于年开始写小丑之见》这部小说,年完成,在这部书中蕴藏着很多联邦德国的历史故事。伯尔写完这书时是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12年后,当这部书出版与读者见面时,已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建国后14年——《小丑之见》是于年才出版的。这部书出版的当年,印数已超过一百万册,成为伯尔全部作品中发行量最大的一部。年,作为德国袖珍书出版社的黄金袖珍书,突破了一百万册的销售量。世界许多国家翻译了这本著作。在台湾与大陆均有中译本。年中国台湾省首先推出宣诚译的〈小丑眼中的世界〉,年再版。年9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余秉南翻译的版本,译名为《小丑汉斯,印数为34,册。年3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由高年生与张烈材翻译的版本,译名为《小丑之见》,印数为17万册。

《小丑之见》在年出版后,曾被改编成剧本并拍成电影。有关《小丑之见》这部小说的一些资料如下:年被改编成戏剧,在德伊索拉?德埃尔瓦首次演出;年在莫斯科苏维埃剧院首次演出用俄语编写的剧本。这出戏直到80年代仍作为保留剧目,随时可以上演。年在杜塞尔多夫的戏剧院首次演出用德文改编的剧本。年沃也特克?亚斯倪将这部小说拍成电影。伯尔参加了改写电影剧本的工作。主角由赫尔穆特科?格列姆、韩娜?斯赤古拉担任。这部片获得圣塞巴斯蒂安的评论奖。

《小丑之见》写的是小丑汉斯由于他的“爱人”玛丽的离去,使他丧失了生活的勇气,在某次演出“意外”中,他的腿部受了伤,不能再继续表演,只好提前回到波恩的住家。小说写的是汉斯回家后三个小时中的内心状态。伯尔通过汉斯的回忆、联想、内心的独白、电话中的对白和部分两人对话,将故事的情节及主人公的心理与思想内容展开。

在情节中,只有两个人真正地出场与汉斯有过直接的对话。那就是他漂亮的女邻居格莱伯赛太太及他的父亲。在第15章当汉斯给他父亲开门时,他第一次见到这位近邻。她与汉斯谈了几句话就上楼去了。汉斯将父亲请进房里,开始他们父子间20多年来的“第一次推心置腹地畅谈”。这次谈话并不成功,汉斯还是得不到他百万富翁的父亲在经济上的支持。父亲离开时,明知他儿子汉斯口袋中只剩下一马克,也没有给他一芬尼。

“神将您们带到一起,从此人们将不能分开。”小丑汉斯虽然不信奉天主教,但圣经里的这一教条则是汉斯“爱情观”的金科玉言。他不愿失去他“所爱的人”玛丽,就像他父亲一样不愿意失去他所获得的“金钱与权力”。他们的追求有一共同点:拥有。而这种拥有只是在“爱情”与“财富”上的差别。人一不管是“情人”或“儿子”,只有当他符合自己的“世界观”时才属于“自己的”,才“值得去爱”。

在这里,汉斯发现了他和父亲的共同点,他说:“我们两人都知道我们不是现实主义者,我们看不起那些谈论什么现实政治的人,它的实质远非那些笨蛋所能理论。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得出来:他是不会把钱送给一个会花钱的小丑的,因为这和他心目中钱的用途恰恰相反。”——而“金钱不是用于花费,而是作为数字存在于圣体上,使它变得神圣不可侵犯。”

在这个故事中,除了出场的这两个人物能使汉斯感到他们的真实存在外,其他人物似真似幻,使汉斯几乎无法对其存在,有一个真实肯定的确定。透过小丑的这种虚无飘渺的感觉,伯尔将战后西德的政治社会和盘托出;特别是阿登纳时期政治与宗教的勾结、纳粹分子的重新得势、教会上层人士的腐败堕落和在道德上的虚伪陈腐。小丑的成功与失败,使人们对西德的“经济奇迹”看得更为清楚与深刻。

这部小说与戎夫?宏克胡特斯的剧本《代理人》、卡尔?阿姆尔的战后德意志联邦的天主教的备忘录《投降》一起,曾被指责为反对天主教会的典型。因此将批判性的知识分子与天主教会的争论推到了高峰。德意志的主教们因而起草并颁发了一封与这些出版有联系的牧信。在信中指责了某些天主教的文化人和出版家们有“分化性的批判”和“悲观主义的倾向”。

对这部小说最大的指责是,小说中描写了一对还没有结婚就住在一起的年轻人。出版后有一个亲教会的评论家担心,这一部小说会落在毕业会考生的手中。当时的担心如今已成为事实。但伯尔曾经问过自己,如今由19到20岁的毕业会考生,为了理解认识这部小说的历史意义,是否会将他们的气质降回到阿登纳那一年代的水平。可能这一年由于《投降》、《代理人》和这部小说的出现而成为转折的一年。而在当时所有的天主教会试图扭转这一局势都失败了。伯尔认为如今的年轻人,没有人愿意再回到20年前或年前去了。

如果人们将〈小丑之见小说中的“天主教”三个字改成“犹太教”,它同样会被指责为“反犹太教”的一部小说。如果将这部书的所有“天主教”字眼改成“回教”、“喇嘛教”或其他的”什么教的”,结果将会怎样?这一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人们也许会知道,当一种“人权”或“神权”被绝对化时,都会产生这种“小丑效应”。

在第23章里,小丑终于下了决心:为了玛丽,他要活下去。他相信:有一天她会离开她的“丈夫”回到他身边。这种看法,使得他在第25章中获得活下去的勇气,他终于勇敢地拿起他的吉他来,到波恩火车站卖唱去。不是吗?汉斯认为:这是一个“娼妓的时代”,人们总得习惯使用妓女那一套行话。

《莱尼和他们》

年,伯尔发表了他创作中篇幅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小说,小说原名为:?(和一个女人的合影),年7月28日在〈法兰克福汇报〉预先发表后,科隆的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就出了单行本。这书出版后的第二年,年伯尔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到年此书的发行量超过万册,同时被译成16国文字。中文的译本于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译者为杨寿国、潘再平、马人惠和孙秀民。中文版的译名为:《莱尼和他们》。伯尔写这部小说时采用记实小说的形式,引用报告文学的写作手段,但是内容与情节则都是虚构的,他写的始终是小说,不是调查报告。

小说由一个德国妇女的中年开始写起,并追溯到她年轻时代的爱情故事。作者在开篇的第一句话,就用带有幽默讽刺性的手法强调说:“女性的负载体——在这部书第一部分要讲的是一位女士,她现在48岁,德国人,身高1.71米,穿着家中便服,体重68.8公斤,穿便服,比标准的体重少了-克。”这部小说真正的女主角,或称之为“中心人物”可能比较恰当,叫莱尼,在这个多枝节的、可回味的、很复杂的、多人物的和多事变的故事开始时,她已是48岁。但还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在健康上容光焕发的女性。她体格上的优点,显示出她完全可以适应当时的一切生活。伯尔用“女士”(贵妇)这一世纪更易时的行话来称呼莱尼,是为了将一切讽刺都收集在一起。就好像“合影”这一带有讽刺的用语一样,横跨这个社会,从上到下,从下到上。

当然她是一个德国人,要不故事就无从讲起。故事是一连串的爱情故事的汇编,但内在蕴涵不仅仅是一个妇女的爱情生活,还有更多一点的东西在内,也许是社会的或政治经济学上的东西。伯尔继续写道:自从莱尼的孩子进了监狱后,她显得特别肮脏——这里指的不仅是在钱财方面。是的!德国自从货币改革到阿登纳时期就是军国主义复辟。伯尔认为莱尼就是被这时代搞脏的。

莱尼的父亲是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他为纳粹军队兴建工事,大发战争财。莱尼与她的表哥艾哈德相爱,不幸的是艾哈德与她的哥哥海因里希同时被征入伍。他们对于这场战争感到厌恶,在军中故意捣乱,偷盗军队的一架高射炮,廉价卖给了丹麦人。后来两人被抓获,以叛国罪被枪毙。海因里希的死亡,使他父亲万念俱灰,自暴自弃,故意贪污犯罪,断送了自己所建立的事业,被纳粹送进监牢。

莱尼后来与军士相爱,在成婚的第三天,新郎就得回到军中,不久就在苏联阵亡。莱尼在她父亲入狱后,到工厂里当女工,认识了一位苏联的战俘鲍利斯,她爱上了鲍利斯。他是公路建筑工程师,在苏联军中任工程兵少尉,讲很流利的德语,他甚至读过黑格尔的哲学原作。他父亲是苏联驻柏林商务代表处的官员,年在德国和苏联还未开战时曾到过德国,一年半后他又作为战俘回到德国来,被分配到这花圈工厂工作。莱尼认识他时,他刚好是23岁,那是年。莱尼与他相好,并为他在大战快要结束时生了一个儿子。不幸的是鲍利斯又被法军俘虏,被送到洛林矿区工作,后因工伤而死亡。

战后她将自己的房子以几乎低于正常价的65%出租给外籍客工,这引起大房产主们的愤怒,对她实施制裁。他们说:这是对她的一种管教,一种关心式的管教。如果任其发展,真会像传染病似地破坏与瓦解这个要求效率的社会和自由民主法治的根本原则,助长对公社与共产主义的空想。她是一个镩国人,不但帮助那些“低人一级”的客工,还爱上一个比她小10岁的土耳其工人,并和他同居。你知道吗?土耳其的工人,一个异教徒,一个回教徒。大房产主们骂她脏货、破鞋、共产党的婊子和俄国佬的姘头,威胁要用毒气毒死她,强制她迁出自己的家门。

这部小说塑造了莱尼这个富有人情味、有感性冲动和也有理想的人物。她在逆境中不屈服于环境,孤军奋斗。莱尼是伯尔乌托邦式道德标准与理想的体现。伯尔对战后的政治失望,在战争中看到的暴力并没有消失,而只是改变了形式,继续存在下去。暴力!伯尔在故事里写的是战争中的暴力,同时也描绘了和平时代的暴力。他写的是:暴力!在社会中潜伏着的暴力是如何企图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一个敢于藐视世俗的偏见,不追求功利与金钱而有理想的人,在西德——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容身之地的。

德国评论家对《和一个女人的合影》的评论:

《和一个女人的合影》是海因里希,伯尔有关一个时代的描述。年,伯尔发表小说《和一个女人的合影》时,年龄54岁,是德国当代文学界最稳定的作家之一。他是在文学领域里对那些所谓聪明、颓废、玩事不恭的艺术家们的活生生的反证明。他的那种带有轻微象征性色彩的现实主义,和他那令人惊奇的创作效率,亦是反对现今用计算机方法对待艺术的实例。在他众多的作品中,大部分都是以他的故居城市科隆和可怕的希特勒时代前后为背景,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全新的、带有令人‘惊奇的变化。

时常有一种偏见认为:伯尔获得这个头衔,是一个谜或是一种疏忽。伯尔这个带有洗衣间气味的田园诗人,他的名字曾年复一年地写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名单上,这是一种荣誉,一种非常令人感到光荣而又恼火的荣誉,这也许因为他是一个德国人。从文学形式上来讨论,特别是从尝试将创造力理性化来说,伯尔有一个手工艺者的本质,他不断地保持着这种本质。他这本新出版的伟大的小说显示出,他亦是一个外在非常聪明的作家。《和一个女人的合影》这部小说是一部令人感到惊讶的作品。他以前出版的两部书《小丑之见》与《一次公务行车的终结〉,不是过分地变幻莫测,就是玩世不恭,而这部新的小说是一个巨大的成就,它集合了作者以前写作的大成,将其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显示出来。这可能是伯尔最意义深远的一部著作。伯尔再次从他祖居的都市的地平线上开始写他的故事,将当代历史的弓弦拉紧,由威廉时代指向魏玛共和国最后的年代,经历了十二年的大战,直到最后的多幻觉的超现实环境中,写到了我们今日的景际。他在这里将科隆市两千年来的历史用讥讽的手法展示出来。

从事实资料与回想中引伸出来的巨大争论,伯尔在这部小说中用最敏锐的、细腻的、一步步向前推进的手法表达出来。伯尔在小说中引用了一个讽刺性的“写作者”,一个新闻记者作为故事的作家,用新闻调查与报道的手法陈述这一部小说。这部著作同时也引用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和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敏锐地洞察了历史的背景、总体的前景与道德的堕落。从小说中读者体验到故事的起落。故事的情节是由这个“写作者”不懈地查问不同的提供线索者所获得的资料而组成的,并把那些遗留下来的证件与其它的材料联接在一起,来衡量、斟酌、考虑和审定。这部小说同时提供了一部对写作者的研究设备。人们可以在另一角度上观看和认识一个新的伯尔:一个高级的讽刺叙事诗人。在写小说的过程中,作家为了与故事的内容保持一定的距离,而用讽刺的手法,由此免除在侦探小说中,叙述有关档案资料时的干燥无味。当太枯燥时,“写作者”可以随时作为交谈对象出现在故事中干涉情节。

利用艺术手法,把一些文件实例裁剪和重新组合起来,并不会令人感到那是紧张情节的流失,反而提高和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读者在这种情况下,变成了“合著者”,在小说中寻觅线索,同时又参予评论某些故事,甚至和“著作者”一起享受情节的变换,或那些因未经思考导致文体出格而临时插入的台词。伯尔会用什么灵感,将当时和那些属于他们这年代的一切,来塑造格鲁伊滕家族每一个人的命运?在这儿我们只能用“新年灯市”这个常用的概念:“不寻常的现象”来表达。讲故事者的叙述储藏量和潜力好像是无穷尽的、不会枯竭的。

这部小说,我们要深入分析讨论的文学作品,是包罗万象的。小说共有页。它是一本用特殊艺术风格写作的小说。伯尔利用抽丝剥茧的手法,极灵巧地掌握了引导故事的红线。事故的情节经常由于反思被切断了,这就形成了故事中的悬念,就像编织了一些细腻而有象征性的弦。在小说中,有那些布满了奇迹的世界和浓厚的情感,有被理智与感情的憨直交织着的世界,和从诗人的观点出发的好人故事与其真实性等,这一切向我们提供了一部成熟的艺术著作。

《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

像报告文学的一部作品

〈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是伯尔的一篇中篇小说,年出版。年被拍成电视片。小说与电视在西德社会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篇小说在年由孙凤城和孙坤荣译成中文,收集在《伯尔中短篇小说选》中,由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印数10万册。这篇小说像一篇“报告文学”,又像是一个西德的“历史故事”,伯尔采取了“事务性”与“客观记叙”的方式,以便让读者获得更多的真实感。

小说是伯尔受年德国右派日报《图片报》利用一个偶然抢劫银行的事件捕风捉影地发表了与事实不符、耸人听闻之报道的启迪而作。《图片报》将这次抢劫银行并枪杀警察的事件,归为左派“巴德尔-迈函霍夫集团”所为,而事实上这只是该报记者有意或无意的一种联想,而这种联想是居心叵测的。这个集团当时才有6个成员,是由西德学生运动分化出来的极端分子。他们反对的是西德战后的社会政治体制。在那西德右派下台而社会民主党正开始执政之际。《图片报》夸大“巴德尔-迈因霍夫集团”的罪行,制造社会上反左的气氛,为右派势力制造社会舆论:使人们认为西德现处于一个非常时期,人民的基本人权应受到限制。当时西德的人口为0万人,《图片报》的发行量约为万,而拥有的读者约为0万。即在六个西德公民中,就会有一个会看到这则被歪曲了的报道,这对西德民意的影响,对西德社会发展的破坏,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

德国的(图片报)垄断着德国新闻市场,在证实年的银行抢劫案与“巴德尔-迈因霍夫集团”无关后,德国新闻局虽然对这种不负责任的报道表了态,采取批评的态度,但《图片报》在经济上或刑事上,都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图片报》到目前仍然垄断着德国的新闻市场。左右着60%以上的民意。

西德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时常将政治案件当作刑事案件处理。《图片报》利用谎言、挑拨、夸张来蛊惑民心、煽动民众、发动社会私刑等行为,在一个健全法治的国家中是不应存在的。针对这点,伯尔在《明镜》周刊发表了文章后,就着手写这一部小说。

伯尔在小说中开宗明义地写着:“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都是虚构的。如果在叙述中,有些描写与《图片报》的某些新闻记者有类似的地方,这不是故意,也不是偶然,而是在所难免的事。”

在(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的标题下,用小字的副标题写着:《暴力是怎样产生的和它能导向何方》。伯尔在这里要指出的是:暴力的发生是在人们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酝酿而产生的。

人们在这篇小说里可以看到,新闻报刊不惜出卖自己的良心,制造假象,甚至用假新闻践踏别人的尊严、破怀别人的声誉,为了垄断新闻市场,营利赚钱。

被害者是一个小人物:女佣卡塔琳娜?勃罗姆,面对垄断的新闻机构,她无能为力去反抗,去澄清自己的无辜。在新闻机构{日报},一而再,再而三地毁谤下,为了发泄她愤怒的情绪,终于采取了极端的行为,采用暴力,用枪打死了《日报》的记者,对社会表示抗议,然后向警方自首。可是她的这种行为能唤醒社会上的大众吗?会使〈日报〉的读者不会再迷信这新闻垄断者的报道吗?我认为不然!

这是一本不伤大雅的爱情小说,故事描写一个单纯的小姑娘爱上了一个人,后来才知道他是被警察追捕的。她的性格就是这样,就算她事先知道他被警察追捕,也一样会爱上他。爱情就是这样一种莫名其妙,本来就该被诅咒的东西。世:上本来就有这样的女人,她们爱上了罪犯,但不是因为他们是罪犯,而是虽然他们是罪犯。可是《库克周刊》在这本书出版后写道:“海因里希?伯尔比‘巴德尔-迈因霍夫集团’还要危险。”在这篇小说出版了十年后,尚有一位有名望的电脑信息学的大学教授,还顽固地认为这部书是本暴力小说,并对这小说再次发动了围剿。在这篇小说里,没写一个男人是暴力分子,也没有一个女人是暴力分子;写的只是暴力嫌疑分子,可是仍有高级知识分子,分辨不出什么是一个嫌疑犯,什么是一个行凶的罪犯。

汉堡曾经有一班学生通过他们的老师问伯尔说:在年将会发生什么事,当卡塔琳娜和路德维希都出狱以后。伯尔认为这是一个好问题,一个连他自己都还没有考虑过的问题。伯尔写了这部小说的续集。他写道:他们两个以前不是暴力分子,现在也不会成为暴力分子。卡塔琳娜大概要在监狱比路德维希坐得长一些。她首先要在监狱的厨房里,然后为监狱杂务计划工作。她将授权路德维希和她的律师伯洛娜变买她的产业,并找一个小旅馆,以便他们今后可以一起经营它。路德维希和她的几个朋友会证实,她没有杀死托特格斯的意图,那是突#的念头,当他对她一特别在他可怕的无辜——要获得商业性的和性方面的目的。他对她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一她自己甚至觉得自己也是陌生的。当然她自己知道,她是一个凶手,这就是她不要孩子的原因。她不愿意她的孩子被人告诉说:你的母亲是杀人凶手。我将劝告她,换一个名字,如她的头发是金色的就染成黑色,或者本来是黑色的倒过来染成金色。她年龄越大,她就会越难对自己满意,她是一个太认真的女人,虽然她杀过人。伯尔希望路德维希将是卡塔琳娜?勃罗姆的好伴侣。

伯尔不认为《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这篇小说是因他为“巴德尔-迈因霍夫集团”的恐怖分子说了公道话而遭围剿的一个文学上的回敬。伯尔认为这次争论早在年5月就结束了。不管人们多么严肃地办报,都有可能要犯错误,但歪曲事实的报道,是人们不可以容忍的。也无可否认,《图片报》会因证据不足而被宣告无罪的。伯尔相信人们将这一切都过分地历史化,将他与“巴德尔-迈因霍夫”争论联系在一起,而这个历史对伯尔来说已是过去了。

不可否认,这本书对大众媒体的实践作出了尖锐的批判,当然不仅仅是对大众媒体误导的一种批判,他认为这是一个普遍的事实:在被称作是“严肃”的报纸,总是莫名其妙地被人左右着。伯尔举例说:比如我听说,施特劳斯先生称呼某些人是“红耗子”。在一家非常严肃的报纸中,人由此变成“老鼠”。没人会怕老鼠的,不,老鼠可能会打扰人。您瞧,对我来说这就是一个例子,人可以如何操纵信息与新闻。

《流水景色前的女人》

一、《流水景色前的女人》这部小说的命名

年4月由北京大学教授倪承恩选编、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伯尔作品精粹中,收辑了《流水景色前的女人》这部小说,译名为《莱茵女流录》。

《流水景色前的女人》是伯尔的最后一部著作,第一版是于年8月19日出版。根据巴泽尔的评论《有关海因里希?伯尔小说中的女人》分析指出:伯尔在—年间开始写这部小说,初稿完成后,他用了三年时间来修改,但没有完成修正各人物的年岁,因十年写作的时距而形成在不同章节里年龄的误差。

〈流水景色前的女人〉这部小说,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点是在波恩市的莱茵河两岸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府波恩市区里政要们豪华的住宅中,描绘的是德国政要们日常的私生活。在开场白中伯尔写道:“在这部小说中,除了地点以外,一切都是虚构的,所以无须采取任何措施,以谋求形式上的保护。地点是无辜的,它不会感觉到被击中要害的。”

女人在德国政界中,一向扮演的都是跑龙套的角色。这些跑龙套的女人在伯尔的小说里成为故事的主角。男人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将这些女人当作斗争的工具牺牲掉了:她们有的被逼走进莱茵河里;有的被冤枉成疯子,关进疯人院;有的为保障丈夫的政治地位而被迫出卖色相。

〈流水景色前的女人不是历史小说或记事文学,也不是影射小说,而是有现实意义的虚构小说,写的是波恩政要们的内幕故事。波恩是现实生活中丑闻迭出之地,而小说中的政要们可能比现实中的人物来得逊色。小说中的政要追求的是金钱与权力,为了金钱与权力他们什么事都敢干出来。虽然如此,小说中的人物却不能与现实中的人物等同。

而这一切都是在莱茵河两岸迷人的景色中发生。故事中不断地提到德国十三世纪的英雄史诗:《尼伯龙裉之歌》。

〈尼伯龙根之歌〉写的就是莱茵河两岸的传说,侏儒族与藏宝主的故事。《尼伯龙根之歌》记载了当时社会中复仇的故事,其主题要表达的是:夫妇的爱超过了古代日耳曼氏族的血缘之情。

在《流水景色前的女人》中,夫妻关系变成了政治工具。莱茵河的流水与景色不但被工业污染了,也被政治搞脏了。可是在这政治的流水景色之中,他们身边的女人是无辜的。她们始终只是在政治的景色之外,观看着那些政治的风浪与河中的急流。伯尔将这本书命名为《流水景色前的女人》,就暗示这一层次的意义。

德国的妇女是应像尼伯龙根的宝藏,被他们的丈夫掉进莱茵河中去冲洗呢,还是继续作为政治上的玩偶,任由政要们去玩弄?莱茵河流水景色之前的德国女人应该怎样办呢?德国的女人自己会去选择。伯尔夫人安内-玛丽为伯尔选择了《流水景色前的女人》作为书名,是否希望这只是作为莱茵河畔暂时的一幕景色,在水流过去后又焕然一新呢?还是安内一玛丽与伯尔始终珍惜与怀念尼伯龙根之歌中的夫妻恩爱。

年12月《流水景色前的女人》,由名导演施道夫搬上舞台,在慕尼黑剧场的演出受到观众的欢迎,可惜伯尔看不到演出了。

二、《流水景色前的女人》的形式

《流水景色前的女人》这部书的封面标题下注明了“长篇小说”的文体属类,但是在文体上则更多的是接近话剧的形式。小说开始是序文,或者我们应叫它为开场白、或人物介绍。伯尔在这一节中,用了约两千字(中译文字数),详细介绍了将要出场人物的年龄、出身、外形和精神状态。正文共分为十二章,每章除了简明的背景说明或动作解说外,都是对话与独白。对话在一般的话剧中是比较简短的,在伯尔这小说中则文词冗长。而在第二章中,全章只有武布勒夫人的独白,长约六千字。第四章中普林特太太的独白占全章的三分之一,约四千字。第六章全是格罗伯施的独白,共一万两千字。第九章只有卡尔与洛勒的两句对话,其它都是卡塔琳娜的独白,约三千多字。

如果是话剧,这里的表演将着重于口才与面部的表情。也许观众将变成听众,聆听十几篇的演说。如果将这小说作为广播剧,将是同样的精彩。也许伯尔有意地将它写广播剧的经验,“实验性”地带进他的小说中。

他借用了波恩的政治舞台来写他的小说,又开宗明义地说明,这一切都是虚构的,超现实的,使这部小说与历史小说、记事文学或影射小说都划清了界线。

三、《流水景色前的女人》对“资产者民主的批判”

什么是人类的不平等的起因?卢梭认为:“某第一个人,圈了一块土地说,这是我的。其他的人这么愚蠢地相信他的话,并认为他是真正的市民社会的奠基者。”卢梭批评这个观点说:“他们会迷失的,如果他们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成果属于所有人共同拥有的,而这世界的土地不属于任何一个人。”

在年的访问中,伯尔清楚地对阿诺尔德(H.L.Arnold)表示,他渴望的社会是一个“不求利润和没有阶级的社会”,更明确一点是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社会主义社会不是指苏联、中国或目前世界上存在的所谓社会主义社会,而是不求利润和没有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这种社会主义社会的概念,出自于伯尔对基督的信仰。对他来说,人是根据神的形象创造的,所以他有权要求在这世界上享受公正、自由与民主生活。伯尔像卢梭一样认为:人类社会的不平等的起因在于承认个人拥有私人财产和它的神圣不可侵犯性。

在《流水景色前的女人》这部小说中,伯尔指出:一个真正的民主社会只能在产权法改变后才有可能存在。只要私有财产法权和利润法权存在着,社会的不平等就将无法去除。而法庭只可能是统治阶级的法庭,民主也只是虚假的民主。

在《流水景色前的女人》这部小说中,伯尔将德国社会分成三个阶级:掌权统治阶级、治理阶级与被统治阶级。掌权统治阶级是银行家、大地产业家和资本家,他们是金钱贵族。治理阶级是政要和大经理。被统治阶级是无产业的打工者,这些大多数的社会群众。这部小说是伯尔最终失望的表达——表达了他对西德的政府、社会和国家感到失望。他一生的努力是想用艺术来塑造一个理想的社会,这使他一生不屈不挠、任劳任怨地为着这一目标而奋斗。

附录

伯尔简历

月21日出生。父亲名维克多。母亲名玛利亚,娘家姓赫尔曼,维克多的第二位夫人。海因里希是维克多最小的孩子。维克多共有儿女八人,前妻留下三女,两个在海因里希出生前已去世,海因里希是第三子。

-上(十三年制)文科中学,通过上大学的资格考试。

在书店当学徒,首次尝试写作。

被征入役参加义务劳动。

夏季学期就读科隆大学日耳曼学系,夏季被征入伍。

作为步兵被派往前线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与安内一玛丽?婕克结婚。

母亲去世(-)。

长子克里斯托夫出生与去世,回到科隆。

发表第一篇小说,二子赖蒙德出生。

三子雷勒出生。

发表中篇小说〈火车准点〉。

四子文森特出生。

小说《黑绵羊〉获得47社奖。

第一次访问爱尔兰,第一次真正到外国旅游,在都柏林住了四星期。

第二次到爱尔兰度假。六月四日伯尔到达爱尔兰的鹰岛(AchiU)。

出版自传式的报告文学《爱尔兰日记〉。

发表小说〈九点半的台球〉。

父亲去世(-)。

第一次访问苏联。

发表小说〈小丑之见》。

在法兰福克大学讲课。

-担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笔会主席。

-担任国际笔会主席。

发表小说〈和一个女人的合影〉。第一次访问美国。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获得都桕林、伯明翰和欧斯百特格名誉博士。

获得国际人权联盟组织勋章。被选为美国艺术与文学院名誉会员。

发表小说〈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

-出版伯尔著作集井十卷。

出版小说〈保护网下〉(FiirsorglicheBelagerung)。

在克雷费尔德宣言上签字——反对北约组织的年12月12日《关于双重补充军备的决议。

10月10日参加波恩和平游行示威。发表〈年轻人应何去何从?〉。

二子赖蒙德去世。65岁生日时获得科隆荣誉公民称号。

荣获北莱茵州教授头衔。参加在9月1日和2日于美军基地穆特朗根举行的反对进驻佩兴二型导弹示威。

科隆市中央图书馆收购伯尔全部手稿与书信。

7月16日伯尔在朗根布依希去世。8月出版《流水景色前的女人。

海因里希?伯尔参与人权工作简录

年伯尔作为国际笔会主席给南斯拉夫国家元首铁托元帅写信,为在南斯拉夫被监禁的作家求情。

当时国际笔会在南斯拉夫的欧克立德召开。伯尔与南斯拉夫总统铁托一起散步,为南斯拉夫作家求情。

伯尔给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写信,希望能释放苏联原子物理学家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萨哈洛夫。年2月2日伯尔公开了这封信。

萨哈洛夫夫妇在赠送伯尔夫妇的照片上写道:“给安内-玛丽和海因里希?伯尔留下永久不断的友情”。

在〈南德意志报〉发表文章,并发电报给波兰的党主席和政府总理雅鲁泽尔斯基,请求释放耶策克?库隆和阿当?米克力。

年出版有关在军法统治下波兰的资料集

海因里希?伯尔住址与变迁

-科隆托伊托堡街26号

-TeutoburgerStr.26,Koln伯尔出生于此屋。

-科隆克逻伊策尔内尔街49号

-KreuznacherStr.49,K?ln。伯尔美丽的年代

-Ubierring27,K?ln。Severinstr.undSilvanerstr.,K?ln。维多破产后搬到此处

-Maternusstr.32,K?ln

-Karolingerring17,K?ln

Kleingedankstr.10,K?ln。伯尔婚后的住处,第一个家庭住处,后被炸毁

-Neuenh?ferAllee42,K?ln。伯尔这住处也被炸毁

-Schillerstr.99,K?ln

-Belvederestr.35,K?ln-Müngersdorf。维多于在这去世

Dugort,Achill,Irland。Hauseigentum伯尔爱尔兰爱希尔岛的住处

-DorfLangenbroich,Eiffel,Düren。自年伯尔在这或波尔海姆居住,年去世于此屋

-H乴chratherStr.7,Ebertplatzes,K?ln

-Martinstr.13,Bornheim-Merten

BeisetzunginBornheim-Merten。伯尔去世后葬于波尔海姆居

海因里希?伯尔有关工作的地点记录

海里因希?伯尔的工作室是在他所住过的房子里。年海里因希?伯尔在他的工作记录本上列了一个单子,他的写字台曾在哪里,在哪里他写过多少部作品。

1.施立尔街直至年,作品部。

2.卡施海姆和波恩直至年,作品27部。

3.木根尔村至年,作品部。

4.丹麦和年作品6部。

5.路文尼希至年作品54部。

6.瑞士年作品5部。

7.罗马年作品8部。

8.南斯拉夫年作品2部。

9?木根尔村的花园小屋自至年作品83部。

10.噶和特大约不到年作品5部。

11.朗根布依希至年作品部。

12?星胡同至年作品9部。

13.福来施曼尔胡同年作品15部。

14.胡慈拉特尔街的住宅里自至年作品73部。

15.爱尔兰(科诶和都宫特)和年作品68部。

16.胡慈拉特尔街的阁楼上从年开始作品62部。

伯尔作品年表

伯尔由这年开始写诗和短篇小说。

《没有爱的十字架》,长篇小说。

伯尔开始有系统地写作。

〈通告,短篇小说。

(长发的同事,短篇小说。

《野蛮时代的故事》,短篇小说。

{飞刀艺人》,短篇小说。

《我昂贵的脚》,短篇小说。

《火车准点》,中篇小说,密德豪佛出版社,奥普拉登。

《旅人,你来到斯巴》,短篇小说,密德豪佛出版社,奥普拉登。《黑绵羊》,短篇小说,密德豪佛出版社,奥普拉登。

《不仅仅是在圣诞时节》,中篇小说,法兰克福出版社,法兰克福。

《你一声不吭》,长篇小说,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无主之家》,长篇小说,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早年的面包〉,中篇小说,法兰克福出版社,法兰克福。

《朝朝暮暮》,短篇小说,艾尔希文库,苏黎世。

《不可预计的客人们》,短篇小说,艾尔希文库,苏黎世。

《马蹄震山谷》,中篇小说,因色尔出版社,法兰克福。

《爱尔兰日记》,游记,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失踪》,汉斯?布雷杜研究所,汉堡。

《被博士收集的沉默与讽讥》,小说集,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密德豪佛出版社,奥普拉登。

《不算在内的情人》,短篇小说,自己出版。

《抛弃》,短篇小说,自己出版。

《巴勒克家的天秤》,短篇小说,马提森出版社,倍留克。

《带刀的汉子》,雷克兰出版社,斯图加特。

《琴布伦火车站》,短篇小说,李斯特出版社,慕尼黑。

《九点半的台球》,长篇小说,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短篇、广播剧、随笔集》,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给年轻天主教徒的》,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片大地》,剧本,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战争结束时》,短篇两篇,因色尔出版社,法兰克福。

《小丑之见》,长篇小说,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伯尔-年短篇小说集》。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送饭的人与其他短篇》,短篇小说集,西修格拉本出版社,法兰克福。

《在这国度里》,随笔,德国袖珍书出版社,慕尼黑。

《清算、敲门声》,两篇广播剧,雷克兰出版社,斯图加特。

《博士的茶会》,八篇广播剧,德国袖珍书出版社,慕尼黑。

《脱队》,中篇小说,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法兰克福讲座》,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短篇小说集》,因色尔出版社,莱比锡。

《一次值勤行车的终结》,长篇小说。

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艺术的自由》,讲演,伏尔泰出版社,柏林。

《随笔、评论、讲演集》,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背德的生活〉,科隆文学奖领奖时的演讲。

赫斯林克出版社,柏林。

《侵入住家》,广播剧,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河边行乞》,戏剧,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和一个女人的合影》,长篇小说。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伯尔和阿诺尔德的对话》,里夏德?波尔贝格出版社,慕尼黑。

《抗议对乌尔莉克?梅因霍夫不实的报导》论战资料集,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新的政治与文学文集》,随笔,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关于诗艺里的理性》,努尔斯特松尔那出版社,斯特克赫姆。?

《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长篇小说,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希望介入,关于当时的文集》,随笔,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伯尔著作十集》,收集了伯尔绝大部分著作,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保护网下》,长篇小说,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你太常去海德堡了!》,短篇小说集,拉牧出版社,波尔海姆。

《这个孩子将会怎样?》,有关-学年的随笔集,拉牧出版社,波尔海姆。

《布雷地带,-年的文集》,随笔,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伤害》,-年短篇小说集,拉牧出版社,波尔海姆。

《抗议与安慰,-年文集》,演说,基彭豪尔舍威奇出版社,科隆。

《图片、波恩、波尔里斯》,拉牧出版社,波尔海姆。

《流水景色前的女人》,长篇小说,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悲伤的能力》,-讲演与随笔,拉牧出版社,波尔海姆。

《沉默的天使》,年写的中篇小说,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苍白的狗》,小说,基彭豪尔威奇出版社,科隆。

将出版《伯尔全集》25册,

主编:贝尔曼教授(Prof.WernerBellmann)。

伯尔作品在中国大陆的中译本

1.《伯尔作品精粹》,倪诚恩选编,河北教育出版社,年。

内容包括:

(甲)短篇小说:

《野蛮时代的故事(年)

《飞刀艺人》(年)

《我的昂贵的腿》(年)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年)

《罗恩格林之死》(年)

《干粮袋历险记》(年)

《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年)

《音乐会上的咳嗷声》(年)

《一定照办》(年)

《懒惰哲学趣话》(年)

(乙)中长篇小说:

《列车正点到达》(年)

《一声不吭》(年)

《无主之家》(年)

《小丑之见》(年)

《莱尼和他们》(年)

《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年)

《保护网下》(年)

《莱菌女流录》(年)

2.(爱尔兰日记》,舒柱英兰译,漓江出版社,。

3.《女士及众生相》,高年生译,漓江出版社,。

4.《保护网下》,倪诚恩,赵登荣译,外国文学出版社,。

5.《小丑汉斯》,余秉楠译,湖南人民出版社,。

6.《小丑之见》,高年生,张烈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7.《—声不吭》,钱鸿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8.《—次出差的终结》,王润荣,鲁仲达,李智勇译,湖南人民出版社,。

内容包括:

《信息》()

《耍飞刀的人》()

《败家子》()

《卖笑人》()

《巴累克家的天秤》()

《音乐会上的咳嗷》()

《正义者丹尼尔》()

《夜晚和早晨》()

《一定要干》()

《扔东西的人》()

《战争爆发的时候》()

《一次出差的终结》()

《白头偕老,到死方休》()

《你去海德堡次数太多!》()

《犯罪与礼貌》()

《跟玛格丽特的约会(美满的结局)》()

9.《一声不吭》,田瑜译,世界文学,年第5期。

10.《莱尼和他们》,杨寿国潘再平马仁惠孙秀民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1.《伯尔中短篇小说选》,潘子立黄文华等译,外国文学出版社,北京,。

内容包括:

《列车正点到达》()

《在桥边》()

《我的昂贵的腿》()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洛恩格林之死》()

《我的悲哀的面孔》()

《干粮袋历险记》()

《我的叔父弗雷德》()

《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

《苍白的安娜》()

《一定照办》()

《像蹩脚小说》()

《齐姆普伦火车站》()

《一桩劳动道德下降的趣闻》()

《村里的教堂》()

《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

附录:

“废墟文学”自白

关于我自己

伯尔作品在台湾的中译本

1.《爱尔兰之旅》,蔡伸章译,志文出版社,。

2.《小丑眼中的世界》,宣诚译,志文出版社,。

3.〈莫克博士收集的沉默〉,宣诚译,志文出版社,

.

4.《九点半的弹子戏-诺贝尔文学奖全集45》,王鸿仁译,远景出版事业公司,。

注:以上是在科隆海因里希?伯尔档案馆中可找到的中译本;档案馆没有收藏的中译本没有列入。

参考书目

l.伯尔著作/WerkeHeinrichBolls:

HeinrichBollWerke,10Bde.,HerausgegebenvonBerndBalzer,

KiepenheuerWitschKoln-RomaneundErzahlungen1-5EssayistischeSchriftenundReden1-3Horspiele,Theaterstiicke,Grehblicher,Gedichte1Interviews1

GefahrenvonfalschenBriidern,PolitischeSchriften,dtv

BollfordertmoralischeEinmischunganalienOrten,andenenmanMenschenunterdriicktsieht.

HeinrichBoll,WassoilausdemJungenblo(3werdenoder:IrgendetwasmitBuchem,LamuvVerlagHeinrichBoll,EinedeutscheErinnerung,dtvHeinrichBoll,Eskanneinembangewerden.SchriftenundRoman

IrischesTagebuch,KiWi-,Koln/88

MitMaterialienundeinemNachwortvonKarlHeiner

Busse

FrauenvorFluplandschaft,Roman,KiWi-Koln

StadtKoln,Herausgeber,ViktorBollu.GabrieleRicke,

Redaktion,HeinrichBoll,AusstellunginderZentralbibliothekinKoln

Heinrich—Boll-Stiftunge.V.,Moral,Asthetik,Politik,HeinrichBollWoche14.-19.Dez.StadtKoln,Heinrich-Boll-Stiftung(Herausgeber),HeinrichBoll,LebenundWerk,Koln

2.其他作者的著作/PrimarliteraturandererAutoren

DieBibelnachderubersetzungMartinLuthers,WiirthembergischeBibelanstaltStuttgartAdolfHitler,MeinKampf.ZentralverlagderNSDAP,Miinchen

J.H.Reid:HeinrichBoll.EinZeugeseinerZeit,Dtv

KlausSchroter,HeinrichBoll,Rowohltmit

SelbstzeugnissenundBilddokumenten

ViktorBoll,HeinrichBollundKoln,KiWiKoln

miteinerWanderungdurchH.BollsKolnVonMartin

Stankowski

WernerLenging,DerShriftstellerHeinrichBoll,dtvMiinchen

Einbiographische-bibliographischerAbripMarcelReich-Ranicki,InSachenBoll,dtvMiinchen,AnsichtenundEinsichten.

GretchenDutschke,RudiDutschke,Wirhatteneinbarbarisches,schonesLeben,KiepenheuerWitsch

GiudoKnopp,Hitler,EineBilanz,SiedlerDanielJonahGoldhagen,HitlerswilligeVollstrecker.GanzgewohnlicheDeutscheundderHolocaust,Siedler

HelmutM.Muller,SchlaglichterderdeutschenGeschichte,BundeszentralefurpolitischeBildung,Bonn

HelmutKistler,DieBundesrepublikDeutschland.VorgeschichteundGeschichte-,SchriftenderBundeszentralefiirpolitischeBildung,

黄文华:《要学会驾驭自由》,年11月15日海因里希?伯尔访问记录

廖天琪:《与波尔一席谈》,年6月22日海因里希?伯尔访问记录

高年生:《伯尔印象》,外国文学,12/,年6月22日海因里希?伯尔访问后的印象。

倪诚恩:《伯尔其人》,北京大学学报,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siteera.com/bstemj/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