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研究滇川交界处俄亚大村的文化生境
滇川交界处俄亚大村的文化生境及其演变 光映炯,和继全,光映霞 摘要:从滇川交界处俄亚大村的田野调查出发,在生态学的视野下分析不同区域纳西东巴文化之间的关联与交流并探究俄亚纳西族的文化生境现状及演变趋势。经调查:四川木里县俄亚大村的自然生境较为封闭,其社会生境与云南的丽江、香格里拉白地有着很强的时空积累和关联;拥有独特文化生境的俄亚与丽江、白地在“大时空”尺度上形成了以东巴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文化景观分布。而交通道路特别是“客栈”的出现预示了俄亚文化生境的演变趋势;尤其是丽江旅游场域的扩散效应对俄亚大村产生了很大的趋向性。在“纳西”东巴文化生态系统中,俄亚处于生境的边缘区域,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应发挥其边缘效应以促进整个纳西东巴文化的保护、传承及旅游开发。 关键词:俄亚大村,东巴文化,文化生境,演变趋势,边缘效应 一、引言任何一个民族及其文化都处于相对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反之,生存环境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变迁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于是,最早源于生态学研究领域由美国的Gruinnell年提出的“生境”的概念也被广泛地用于文化的场景致中。年,巴斯在研究巴基斯坦北部毗邻族群集团时首次借用了生态学的“生境”这一概念来研究“文化生境”,此后,美国学者马维·哈尼斯也从这一角度对“人·文化·生境”进行研究()。对于“文化生境”的研究,国内学者也有探讨“民族文化与生境”(杨庭硕等,)的关系,再有讨论文化生境与传承、保护之间的关系(王希辉:[6];张海超:[1];石玉宏:[硕])、分析生境破碎化的原因(李时等:[1])、对生态位的深入研究(武秀英:[11])等问题,但很少有从“时空”的尺度对不同地理范围内同一族群或民族进行“整体性”分析。 纳西族主要分布居住在云南省西北和四川省西南金沙江上游地带,略以长江第一湾流至东经度处,自北向南,分为东、西两个区域[①],其中,尤以丽江县境内的纳西族人口为最多。历史上,滇、川一带纳西族的社会交往和文化联系就相当密切,特别是四川木里县俄亚乡的“纳西”,与云南丽江的“纳西”、香格里拉三坝白地的部分“纳西”,同属于“西部方言区”,有着很深广的历史渊源、文化积累以及社会交往,这对其文化生境的演变有着很大的影响。借用“文化生境”的理论来研究民族文化可以更加全方位地观察文化所处的环境及其变迁,也能更深入地了解“大时空”背景下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关联和相互影响。本文的聚焦点以分布在滇川交界处的俄亚大村纳西文化为研究的“切入点”并从文化生境的视角来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侧重点着重在:通过分析四川俄亚大村与云南丽江、香格里拉白地在文化生境中的关于东巴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中了解其演变趋势,并对俄亚未来的文化保护提供一些前瞻性思路。 二、“纳西古城在丽江,纳西古寨在俄亚”民族及其文化所处的“生境”,可分为“自然生境”和“社会生境”。自然生境,就是一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是该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栖息地。自然生境一般包括自然的生态环境以及自然的生计方式,这不仅是其独特文化形成的基础也是区别于其他相关文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俄亚大村地处滇、川两省的丽江、香格里拉、宁蒗、稻城、木里五县的接壤之地,位于一个“鸡鸣两省五县”的地方,有龙打河[②]傍村而过,背靠“斯兹兹”(烧天香的大山),四周群山环抱,沟壑纵横。从远处望去就像一座神奇的城堡,走进俄亚大村就像进入了一个迷宫,再加上“非常传统”的纳西文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siteera.com/bstefz/9595.html
- 上一篇文章: 走进英国中学探访英国高质量私校Felst
- 下一篇文章: 裕民青青草原以ldquo绿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