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你可能很难不假思索地说出一个如同七十年代的詹姆斯·迪恩,或者九十年代的詹妮弗·安妮斯顿那样的名字来。

——这个时代缺少一个真正的时尚偶像,一个公认的「时尚之神」。

而近来,「时尚之神」这个名号,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毫不犹豫地加在了一个年轻人的身上。

他在时尚界制造了许多场冒险,也越来越频繁地让这个世界感到晕眩。

他就是埃兹拉·米勒(ErzaMiller),中国粉丝们亲切称呼他为「鹅仔」。

在《神奇动物在哪里》和《正义联盟》等电影里,米勒作为演员展现了他的魅力,收获了许多粉丝。

然而如果仅仅把他看作是又一个好看的好莱坞男星,就不太公平了。即使是作为一个符号来看,他的意涵也远远不止这些。

▲闪电侠

作为「时尚之神」,当然意味着拥有走在时尚尖端的造型。

然而更关键的是,他是否能够自然的与当下的精神和节律产生某种共鸣,让人们(即使是处于边缘的人们)在他身上找到自我的投射。

▲「七眼米勒」

就在不久前的MetGala展览上,埃兹拉·米勒的超现实主义装扮在社交媒体上刷了屏:

他穿着Burberry西装、镶着宝石的紧身胸衣和牛津鞋,戴着面具,面具之下的他,脸上共有七只眼睛。

▲化妆来自温哥华的化妆师MimiChoi

今年展览的主题是「坎普:时尚笔记」(Camp:NotesonFashion),「坎普」这个词来源于法国俚语「secamper」。

苏珊·桑塔格(SusanSontag)年有篇文章论述了「坎普」这回事,「坎普的实质在于其对非自然之物的热爱:对技巧和夸张的热爱。」

▲MetGala

而埃兹拉·米勒作为一种呈现这种「坎普」哲学的介质再合适不过了。

首先因为他夸张、华丽且迷人,如同一个模糊了种族、年龄和性别的美丽外星多栖生物。

同时,他也是与「坎普」密切相关的「酷儿」(Queer)的代表人物,以及全世界彩虹群体的精神偶像。

当然,米勒也站在他们中间,「人们觉得我们很疯狂,他们是对的。」

近来,埃兹拉·米勒在时尚界崭露头角,是在一个名叫《GAYTIMESMAGAZINE》的杂志的封面照上。

▲《GAYTIMESMAGAZINE》

他穿着NicolasK(一个女装品牌)的虎纹印花外套,和他的「酷儿」摇滚乐队SonsofanIllustriousFather成员站在一起。

如果说这还算是在正常范围之内,那么从在圣地亚哥的漫画展上那套Cosplay马里奥中的Toadette的装扮开始,米勒就正式开始了他放飞自我的时尚试验。

▲Toadette

粉色的丝绸睡裙和白色的高筒丝袜,加上一个硕大的粉色帽子,没有鹅仔这样的颜值,的确很难驾驭。

▲Moncler??PierpaoloPiccioli

在巴黎参加电影首映式时,米勒的那套Moncler与PierpaoloPiccioli合作的羽绒服僧袍,据说设计师的灵感是来自文艺复兴的画作。

▲Pierpaolo的设计作品

然而第一次看到时,我严重怀疑这是米勒从外星老家带回来的时髦睡袋,或者是对某种巨型昆虫的Cosplay。

▲这套装扮曾在秀场被女模展示过

在伦敦首映式上,他穿着全白色的Givenchy时装,配有羽毛斗篷和银色的闪亮眼妆。

▲《GQ》:神似巴斯特·基顿

在《GQ杂志》拍摄的一组照片中,在米勒自己的农舍里,米勒穿着AlexanderMcQueen的外套,BALENCIAGA的粉色高领毛衫,显得异常沉静。

然而真正使得鹅仔脱颖而出的,还得是给《花花公子》拍的那粉色兔耳朵写真,他穿着渔网袜、穿着纱裙,摆出性感撩人的姿势。

▲《花花公子》:美颜预警

在被迷倒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的讽刺意味:在一个向来生产理想化女体的杂志上,米勒作为男性,在不失幽默地展示一种关于「女性气质」的想象。

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最为前卫的时尚产业当中,男性的着装依然是保守的。在红毯上,男性通常还是穿着精致的传统西装、打着领带、穿着皮鞋。

而只有埃兹拉·米勒,身体力行地打破了一个男性该穿什么衣服的规范,通过这种无声的表达,他故意制造了这种对性别话语宰制的偏离。

要知道,埃兹拉·米勒在职业生涯的早期便公布了自己的性取向,双性恋。

米勒甚至认为不该给这种取向任何名称,他就是完完全全的「酷儿」。当然,这对他的职业并没有什么好处。

他甚至曾经在采访中毫不暧昧地表态,「摧毁父权制!摧毁暴力压制女性的文化,仇女的问题不解决了就什么都解决不了」。如此反常的强烈表态,搞得采访他的记者倒有些局促。

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秉承的性别观念:站在父权制的对立面,他象征着这个世界危险的那一部分。

他声称自己没有性别,也声称自己对「他/她/它」中的任何一个代词感到舒适。

埃兹拉·米勒会不停地思考性别和身份这回事儿。他认为的所谓「男性气质」,首先带有某种牺牲的意味:

「男性气质」应该是脆弱的,或者是假装脆弱,这样便更容易成为灾难中首先被攻击的那一方,保护女性免遭厄运。

他用他家农场里养的公鸡来打比方:每当老鹰飞过的时候,公鸡便会独行,佯装脆弱,吸引老鹰的注意,使自己的孩子更加安全。

埃兹拉·米勒对于这种性别的多元化的坚持,其实也来自于他长期作为边缘人的经历。

米勒天生有口吃的毛病,很难融入集体,被作弄是常有的事儿,年幼时被边缘化经历的痛苦便可想而知。

▲小鹅仔

除此之外,米勒也很小(6岁)就对自己的性取向产生了怀疑,喜欢男孩儿,想亲吻男孩儿。性意识的萌发则更早,他称自己4岁时做了第一个春梦:梦里被一个女巫囚禁了起来。

16岁米勒便不再上学了。他决定退学也出于一个古怪的梦:有一天,他做梦梦到了伤心的音乐家贝多芬,从中他获得感到了某种感召。

▲GQ采访截图,引用奥斯卡·王尔德的名言「youcanneverbeoverdressedorovereducated」

在历次失败的亲密关系中,米勒经历过许多心碎的时刻,后来完全放弃了对于完美伴侣这种浪漫的想象,坚持推崇非一夫一妻制,也拥有许多的性伴侣。

米勒还将他们称为「多元分子小队」,并且相信一种酷儿人士之间的超凡脱俗的爱的关系。

他形容这种关系是,「从我们见面的那一刻起,就有一种25辈子前我们就结过婚的感觉。」

如同任何其他的话题,他也毫不避讳地谈论性,甚至谈论自己作为被性侵者的经历。米勒认为性非常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是它的受害者,每个人都是它的幸存者。」

在《花花公子》关于埃兹拉·米勒的文章中,作者写道,在听到他说起这段经历时,自己竟然不可抑制地哭了出来。在作者的职业生涯中,还是头一次有这么情绪化的体验。

米勒承认自己作为边缘人的痛苦,同时也承认这痛苦不值一提。

因为他清醒地认为自己是无数个边缘人中非常幸运的享有特权的那个,因为他是白人,是男性,是阶层较高的、财富较多的那一个。

所以他不让别人叫他「嬉皮士」,他认为,「嬉皮士」也不过是所谓「白人的特权阶级」中那些嘈杂的、嗑药的、迷狂的年轻人。

而这恰恰是他想抵抗的东西,他更愿意称自己是一个「终身与地球共生的怪胎」(lifelongliving-with-the-earthfreak)。

面对人们狂热的喜爱,埃兹拉·米勒的态度很超然,他认为自己和人们所想象的完全相反,

「这种想象是会消融的。这是一种幻想。人们都因为世俗的物质原因更多地参与进一个充满了幻想的世界中,像是,被雇佣来完成一项工程。」

他虽然是个明星,却厌恶手机和社交。讨厌城市,反而喜欢住在乡村:在佛蒙特州拥有一个农场,里面有苹果园、鸡舍、种植着鲜花的温室和拖拉机。

米勒拥有许多动物,包括四只山羊,并且还穿着McQueen的外套为一只叫做诺赛特的母山羊做过助产士,「如果羊水沾到上面,McQueen会生我的气吗?」

尽管听上去很像个媒体编织的现代神话,但我感到自己立即接受了这个神话的抚慰,因为它的确很可信,也很美。

基于他如此美丽,自命不凡;他无法被控制,永远处于一种迷人的亢奋状态之中;讲话时会在意想不到的位置停顿,又会在下一秒突然大喊。

他处在理智的边缘,有着神秘主义的趣味。他是一个怪人,也是一个礼物。在他的身上有许多无法言说的东西,这可以被称为一种神性。

就像一篇文章中说的:「在一个如此黯淡、复杂的世界,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在厄运和阴郁中提供一点儿甜蜜和光明。」

所以人们需要他。

埃兹拉·米勒有着非凡的时尚触感,他本身的前卫装扮中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同时,这也能从他自己所追随的时尚偶像身上体现出来。

米勒第一位的偶像是SimonBarKokhba,一个犹太教中的人物,在犹太艺术家和插画家阿瑟·西柯(ArthurSzyk)画中的形象让米勒印象深刻。

第二位是奥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米勒喜欢王尔德一百多年前的天鹅绒外套。

这两位风格太像了,就像米勒评价王尔德的那句话一样,「toogayandtoofabulous」。

第三位是巴斯特·基顿(BusterKeaton),米勒热爱他的电影,热爱他的表演,那张面无表情的脸在米勒看来就是时尚的最高级形式。有些时候,米勒的照片与基顿也很神似。

第四位是JessicaRabbit,米勒童年时看过的经典动画片人物。米勒在她身上,最早感受到「性感」的含义,还仍然想和Jessica做爱。

第五位是蕾哈娜(Rihanna),米勒认为是蕾哈娜教会了他如何表达自己,成为自己原本的样子。

如同这些他的时尚偶像一样,26岁的埃兹拉·米勒如今也成为了一个「偶像」:

成为了粉丝们的「鹅仔」,成为了媒体追捧的「时尚之神」,成为了一个用自己的装扮去发言和影响文化的人。

他尽管喜欢住在他的农场中给羊接生,也愿意常常将自己放在镜头前,摆出各种姿势,接受被观看的这个事实。他当然也接受名声,接受名声所带来的一切。

米勒在从前的采访中,那些典型的不着边际的漫谈里,会夹杂着他脱口而出的一些迷人的比喻句,例如,他会把「名声」比喻成一个「雾气弥漫的湖泊」。

你划着船,沿河而下,带着一袋子三明治。

你听说了这个神奇的湖泊,到了那儿。

想象一下,寒冷,无法穿透。

你所看到的,不过是其他船夫的灯笼在雾中穿过,你向他们大喊,也许你听到了一两声回音,但你几乎看不见他们的脸。

他们只是在那儿。

▲米勒和Tilda

他保持着对艺术的信念,他说,

如果没有艺术,我会死掉。很久以前我就会死掉,并且可能是我把自己杀死的。

▲埃兹拉·米勒的「酷儿」摇滚乐队

然而他也知道,如何从名声之中脱身,他把自己看得很低,只是一个为艺术作品而服务的人。他说,你难道对一场日落有任何功劳吗?

某种意义上,他与王尔德很像,信奉着王尔德说的「一个人应该是一件艺术品,或者穿着一件艺术。」

埃兹拉·米勒适合做一个「偶像」,也值得成为「时尚之神」。

在看到七只眼睛的米勒时,人们在他的形象内部团结,感到美之必要,并且能够得到「一点儿甜蜜和光明」。

作者?mersso

编辑?斯特辣不耐渴

mersso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专科医院咨询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一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xingmeiren.com/bstefz/3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