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长安讲坛”(总第期)日前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行。论坛成员、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小娟出席并以《服务经济时代展望:发展与治理》为题发表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讨论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服务经济时代展望―发展和治理”。今天要讨论的问题主要有六点:第一点,为什么讲中国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第二点,服务业的思想史和服务业发展的特点。第三点,简单描述一下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第四点,中国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和其他发达国家处在不同的背景之下。第五点,网络数字时代的服务业。第六点,当代服务业和服务经济时代治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中国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副标题叫“准备好了吗?”。一个国家是否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是由几个简单的数据决定的:一是服务业是否已经成为第一大产业?二是它的占GDP的比重是否超过了一半?据统计,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达到了43点多,年服务业的比重就超过一半。按照相对比重最低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看,毫无疑问,年服务业比重超过了50%,我们已经进入了所有标准衡量的服务经济为主的时代。面对这样一个变化,并不是说我们会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数量上变化的服务。消费者的体会,可能是觉得是服务更贵了,而不是服务更多了。原因是我们没有理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差别。我举一个例子,来看看什么叫服务业比重上升。年的时候,一个人家里雇了一个保姆,同时家里又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当时一台17寸黑白电视机是元钱,雇一个保姆每年是元钱,每月40元钱。用最简化的方式讲,电视机是制造消费,雇保姆是服务消费,当时制造和服务的比重是2:1,我们是以制造业为主的消费结构。到了年,“6.18”网购促销,32寸彩色平板电视才一千元钱,而保姆的费用每年上涨到5万元钱,一个月要元钱。这时候的制造消费和服务消费的比例变成了2:98,这是典型的以服务为主的消费结构。问题是,我们真的享受到更多的服务了吗?真实的消费结构有变化吗?首先,制造业没有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同样生产一台电视,现在的电视已经远远不是20年前的电视了,无论从任何方面比较,它们已经不是一个产品了。现在的保姆比以前更好了吗?可能文化水平高多了,天天手机不离手,比我玩的还好,而以前的保姆是不识字的。从服务的角度讲,服务的意识可能各有长短,不能说不好,但对一个家庭来讲实际上并没有变化。但是今天的制造和服务的比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架构?它是一个相对价格的因素,一会儿我再把服务比重上升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跟各位介绍一下。这是说了一个案例,看看我们是不是真的享受到了更多更好的服务。再讲一个很实的案例。年的春节,所有的主流媒体包括新华社发了一个报告,事由是北京居民抱怨菜价贵。海南的杭椒到了北京菜市场,卖到30块钱一斤,老百姓说菜太贵了。到底贵在哪呢?媒体主要聚焦在两点上讨论这个问题:海南的农民卖掉的杭椒是13.8一斤。第一,农民得到的太少,那么辛苦的把辣椒种出来,只得到它价值的40%不到,因为它最后卖了30块,海南农民只拿到了13.8。第二,聚焦在所谓的“最后一公里”,海南的杭椒运到北京的时候只有16块,两级批发完以后不到20块,但是到了零售市场就卖到了30块。当时《北京日报》大报标题就写“最后一公里怎么了?”。后来我花了比较大时间,把这个案例从头捋了一遍。所谓的“最后一公里”,就是会城门农贸市场的零售摊位,我自己到那里去调查,把这个案例做到底,这就是整个过程。在收购时,价格是13.8元。一直运到北京,中间有5道工序,变成了16块钱,收购商在里面大概赚到了2.8元。而且这个过程中不能有任何意外,比如天气不好、道路运输受阻等等。收购商好像赚的并不算多,而且要承担风险。到了新发地以后,批发每公斤加7毛钱,二级批发每公斤加1.5元,再到农贸市场大概每公斤就加了10块钱,感觉确实加的不少。但是,我们到农贸市场具体调查一下,最后卖菜的人赚的钱是不是很暴利?是不是很不合理?当时是年春节,会城门农贸市场从进口数第四个摊位,大概每月是块钱的租金。夫妇俩守一个摊子,早上4点钟去拉菜,到晚上8点钟收摊,每人每天工作16个小时,加在一起每天要工作32个小时,等于我们正常的四个工作日,就算春节期间加价,最好的时候一天卖30公斤,日常就是卖10公斤左右,每天粗菜、细菜算下来大概一天能赚三四百块钱,大概每个月能赚到1.2到1.5万块钱。听上去赚的不少,实际上是夫妇俩付出了四个满时的工作日,从早上4点到晚上8点,中间就是换着吃一点饭。按照年北京市民人均收入,毫无暴利可言。那么菜价到底是在哪儿出问题了?看了半天,说实在的哪儿都没有出问题,就是这样一个商业模式在运转。是不是有路上乱收费?调查了一下,一分钱都没有,海南蔬菜进北京,全程绿色通道,要保证给首都人民送上新鲜可口的便宜的蔬菜。其中加价比较多的环节就是运输,比如一台最大的19吨货车,两个司机,三天三夜换班不停车,从海南拉到北京全程公里,大概要用9天时间往返。特别是前三天司机基本不休息,驾驶室是双排座,前面的人开车,后面的人可以睡觉,这真是车跑人不停,72小时在路上奔波,等于8整天的工作日。按运菜6.2毛一公斤的话,19吨大概块钱,路上油费去掉块。两个人至少是双倍的工作量,9天能赚块钱,而且不能有任何意外,不能抛锚,不能修车。如果把全年可能遇到的意外加起来,跑一趟两个人能赚六千块钱,一个人分得三千块钱,回去休息一次,一个月能跑两趟,想想他们也是非常辛苦,也没有多赚。我们从每个环节跟着看下来,好像都是恰当的赚钱。其实,它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就是一个服务的效率问题。二、服务业的思想史和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在经济理论中间,服务经济理论早期属于一个比较边远的领域,但是一直有人在研究。我把最基本几个阶段划出来。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跟着看一看,没有兴趣的听一下就过去了。在亚当斯密的时代,服务业就被提到了。亚当斯密认为,它的最大特点是非生产性,因为它是随生随灭,随用随灭,不能积累也不能创造进一步的财富。他指出的例子就有演员、仆人、旅行服务、保安、牧师这样一些职业。马克思当时把大部分服务业也归为非生产性,但是马克思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他明确的提出服务业是非常低效率的。因为大工业时代是发展非常快的时代,和制造业相比,服务业效率没有任何的变化,所以他认为是低效率的。中间又经过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认为连制造业也是服务。那个时代经济学家认为,你制造出了什么东西,它物质是实体的,你只是改变了它的地点、形状、化学成份、物理形态。所以,制造产品是在物质上附加的服务,这是一个短暂但是很有意义的服务换代经济理论的时代。紧跟着第三产业时代,这是几个大家已经比较熟悉的做经济发展阶段研究的专家,他们还是一样的认为服务业是低效率的。年以后,主要发达国家它的服务业比重超过了一倍。首先是一位加拿大的经济学家,后来是鲍莫尔,他们两位形成了对服务业一个最经典的描述:第一它是低效率的。服务业不能采用高效率的机器设备,它是面对面,人对人的服务,所以效率很难上去。第二由于它是低效率的,所以服务业的比重上升会使经济增长成本在增加,有个很有名的词称它叫“成本病”。由于它每增长一个比例,所需要的投入就会大大增加,所以最后导致经济低增长。所以服务经济往往和低增长匹配在一起来讲。以上服务经济理论很简单的一个演变过程。传统理论认为服务业效率低。首先,服务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面对面、人对人、同时同地的三个特点。比如教育,从现代化的小学开始以后,每个班的合适的学生数额,大概就在30-50人中间,而且学生的均比在提高,每个老师能够教的学生数量在下降,所以效率是不能提高的。再讲医疗,每个医生在8小时内面对面医治的病人数量,近两百年来几乎没有变化。另外,一个保姆服务一个家庭,多少年来效率也没有变化。经典的案例是鲍莫尔用的案例,他说五位乐手演奏一场半小时的室内音乐会,需要付出2.5小时人工成本,这个成本从年到年没有任何变化的。而在这个过程中间,制造业的效率则是在大大提高。由于服务业没有办法使用机器设备,缺乏规模经济,它的劳动生产率一直没有办法提高。所以服务业增长和服务业比重提高,有四个含义:第一个,要有真实服务消费的增长。随着经济增长和人们收入的提高,原来很多人只上小学、上中学,现在有越来越多人上大学,真实的服务消费在增长。第二个,服务相对价格的上升。前面讲到保姆和彩电的例子,它并不是真实的服务量增加,而是相对服务量价格上升。这是服务业增长的一重含义。我简单测过一下,年中国服务业比例上升占到将近一半的贡献,相当程度是价格上升导致的服务比重上升。第三个,服务切割外移。原来制造业内部,有很多内涵环节现在独立出去,这个非常普遍。比如汽车制造厂的汽车设计,还有一些大的家具行业的设计,已经完全包出去了。原来被计算到制造业内部的部门,独立出去以后成为单独设计企业,它的产值就被单独统计了。第四个,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自我劳动变成相互服务。原来每天回家自己做饭,现在改成了叫外卖。典型的场景是张太太给李太太送水饺,李太太给刘太太打扫卫生,刘太太给张太太洗窗帘,原来这些都是没有GDP的,现在有了GDP,家务劳动社会化变成了产值。在上世纪60-80年代,加拿大服务业比重上升到13%,就是这个因素构成的。从国际经验上看,服务业比重上升是不是增长速度要下降?我们挑了八个国家(地区)来观察。原因一是有可比的数据。很多先进性的国家,服务业比重比较早就达到了50%,但是那个时候的统计数据现在不能直接拿来同口径使用;二是希望这些国家和地区体量比较大,太小的经济体比照意义不大,人口最好在万以上;三是希望它是和中华亚洲文化一致的经济体,要去掉亚洲人多数愿意自己干,不愿意外购等因素。趋势是比较明显的。随着服务业比重的上升,增长速度在下降,基本上还是非常规律的一个喇叭口的变化。国际经验大体上可以证实,服务经济理论所讲的低效率、成本病和增长速度下降的关系。三、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这张图有看个三点:第一点,长期增长缓慢比重还是比较偏低的。第二点,原因分析。第三点,服务业比重上升与增长速度下降下一步的趋势。年-年,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和服务业就业人员占GDP的比重,没有什么特殊这处要讲。如果大家看统计年鉴的话,应该稍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siteera.com/bstefz/11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