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业公司华纳兄弟将在年迎来百年华诞,由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建筑师弗兰克·盖里为华纳兄弟设计的新建筑届时将完工,盖里希望,这个看起来如同“冰山”一样的建筑项目能够重现昔日好莱坞的辉煌。

“五·一”假期将至,沪上迎来不少展览,琉璃艺术博物馆展出埃里克·邦特的玻璃艺术品;上海油画雕塑院呈现知名油画家李向阳的近作,上海韩天平衡美术馆则呈现了书法家冷柏青的冷逸拙朴,上海档案馆外滩馆展出报人兼画家张克伟笔下的百幅大师肖像,以此纪念“五四”百年;上海历史博物馆则推出王侠军瓷器展览。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国内外的艺术话题人物及热点事件。

美国洛杉矶

建筑师弗兰克·盖里

为华纳兄弟盖“冰山”,重现昔日好莱坞的辉煌

弗兰克·盖里

据dezeen网站报道,近日,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rankGehry)在洛杉矶为华纳兄弟设计了两座新建筑,看起来像是“漂浮在高速公路上的冰山”。

盖里建筑事务所计划建造一块7.4平方千米的综合体,来延伸华纳兄弟目前在伯班克媒体区的建筑群。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这块区域便是华纳兄弟等娱乐公司和主流媒体和的中心。盖里希望新项目能够“重现昔日好莱坞的辉煌”。

“曾几何时,好莱坞电影公司在这座城市中有举足轻重的建筑存在,它们如同电影制作的纪念碑一样。”盖里说。

弗兰克·盖里为华纳兄弟设计的“第二世纪项目”效果图图片来源:GehryPartners

这个被称为“第二世纪项目”的建筑群将伫立在位于文图拉公路(VenturaFreeway)另一侧的华纳兄弟总部大楼对面。建筑群将由两座巨大的办公大楼组成,它们被拆分成阶梯状、交错状和倾斜状的碎片,前面则是玻璃幕墙。将以盖里标志性的凹槽和扭曲形式的中高层办公大楼为特色。“从高速公路上看,该建筑由一面长长的雕塑玻璃立面组成,赋予其独特的个性,如同漂浮在高速公路上的冰山,”盖里说。

虽然从外面看,两座大楼是分离的,但是在内部,它们将彼此联系,提供大型的开放办公空间。据悉,“第二世纪项目”将于年完工——这一年正是华纳兄弟的一百周年。

盖里今年90岁,于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他的建筑生涯超过70年。在这70余年中,盖里创造出了雕塑般的建筑,其中包括悉尼科技大学的“纸袋”式大楼,以及预计在明年开放的卢玛-阿尔勒文化中心。

(文/钱雪儿)

上海

玻璃雕塑艺术家埃里克·邦特

在完成世界最大的穹顶玻璃制作后,开启了个人创作之路

埃里克·邦特

玻璃艺术家埃里克·邦特曾就读于巴黎的OlivierdeSerres国立应用艺术与工艺学院。学习期间,他发现了彩色玻璃技术,并于年参加了一个玻璃工作室,随后便开启了玻璃艺术之路。

年4月25日,“由爱而生,从自由觉醒:埃里克·邦特的玻璃灵魂”在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为埃里克·邦特的亚洲首展,包含了其全新创作的《漂浮的云》、《日晕》等33件新型中大型玻璃艺术雕塑作品。展品分为“自然”、“金”、“女性”、“自由”四大板块进行展出,传达了艺术家对生命力解放的呼唤与艺术创作绝对自由的信念。

埃里克·邦特玻璃艺术作品

年,埃里克·邦特获得非洲科特迪瓦亚穆苏克罗教堂的商业委托。在他的领导下,教堂的穹顶与彩色玻璃窗由60余人的团队历经18个月完成。总计超过一百万个玻璃片,面积达平方米,目前仍保持着世界纪录。邦特随后在世界各地完成了许多穹顶和建筑作品,包括阿拉伯联盟会议中心穹顶、苏丹卡布斯大清真寺的彩玻、莫斯科市政厅的玻璃喷泉等。

邦特以玻璃热成型为主要技法,玻璃从高温热焰中而出,充满了材质本身的自由性格。埃里克·邦特崇尚自由创作,他表示,“对于我的创作,我喜欢它是自由的,让自己被这个材质带着走……”。在他的创作里,自由意识贯穿始末,材质引导创作,而创作者则指引着材质本身完成最终的质变。展览将持续至10月31日。

(文/吴梦倩)

上海

艺术家李向阳

年过六十,回归画室,不抽不具,诸相非相

李向阳

4月28日,“若见——李向阳近作展”在上海油画雕塑院拉开帷幕。此展为“薪火相传·上海油画雕塑院艺术家系列”展之一。

李向阳个展现场

年10月生于上海的李向阳,年赴黑龙江插队。他历任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等职,此次举办其个展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也正是十年前由李向阳亲自主持改建的,这也是他人生中首次在公立美术馆举办较为大型的个人展览。

过去,李向阳的《战友的遗孤》《我的妻子》《藤》《青春手记-三联》《梦回地中海》系列和《乡间日记》系列等油画作品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

年过60后,他终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工作室,“既不想回到从前,又不知要去哪里,日复一日,我坐在电脑前发呆。翻出几张过往的写生,百无聊赖地玩弄起来,删去那些容易感物伤怀的形象,抹掉曾经自以为是的笔触,鼠标一拖,竟拖出一个充满线条的世界。说不清这是一些什么线,也不知道为什么喜欢这些线,只是从那时起,我就沉溺在这些宽宽窄窄、粗粗细细的水平状线条之中了。”。

此次展出的是李向阳年以来创作,以“《非相》系列”命名,所谓“非相”,既然不抽也不具。至今,《非相》系列画了有一百多幅,其中以布面油画为主,也有部分纸本水墨。在其油画作品中,具体的物象不见了,各种不同色象、构成关系、肌理效果的平行线条与色块出现在一块块画布之上,山、水、树、屋……似乎都消失在了由各种水平的线条和色块构成的氤氲而抽象的画面中。而其纸本水墨,同样的方法,不同的材料,黑白晕染之间另有一种或浑茫或空灵的气象与韵味。

而展览名“若见”取自《金刚经》中“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于“若见”之展看《非相》作品,个中意涵,将有待观看之人各自揣度、体会。展览将持续至5月26日。

(文/黄松)

四川

书法家冷柏青

寄啸海上,冷逸奇趣

由四川省诗书画院、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主办的“啸·冷柏青书法展”这些天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开幕,共展出冷柏青的80多幅书法作品。知名书法家沃兴华认为,读冷柏青书法,有一种读李白诗的豪放纵逸处。

冷柏青与其书法作品局部现场展出的不少大字作品,朴拙厚重,野逸奇趣,他此前曾说:“我的作品好像从来就没有规矩过,当时第一次去北京参展的一件龙飞凤舞的行书作品,现在想起来还是比较幼稚。我骨子里就有种叛逆的精神,这是天生的。不过,临摹的时候要规规矩矩,但创作的时候就得放开,一定要突出自己的特点。”书法家冷柏青原籍湖南,到四川省诗书画院工作后,游历各地,广交朋友,创作依然勤奋。尤为可贵的是,他对散布于四川各地的东汉刻石产生了兴趣,写出著作《四川东汉崖墓题记研究》《四川汉代砖文研究》。策展人顾工认为,冷柏青的学术思考与书法创作是紧密结合的。他喜欢早期艺术、民间艺术,这类作品大多不以技巧雕琢取胜,而胜在道德上的纯真与质朴,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提供了新鲜的跨越历史的审美体验。如汉代砖文和崖墓题记,都是民间书手所为,过去一直为汉隶名碑的光芒所掩。但是从艺术史的角度去看,它们具有汉隶的时代特征,丰富了我们对汉代隶书的认知,其艺术性也远高于后世俗手的隶书。冷柏青的书法线条雄健,提按自如,在纵情挥洒中不失精准,其实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他在字形结构上有造险、破险的意识,险中求正,奇趣横生,能够吸引观者去一件件品读他的作品,这与那种千篇一律的乏味之作简直有天壤之别。((文/李芝)上海

画家张克伟

《问道大师》肖像油画展,幅大师肖像纪念“五四”运动百年

张克伟

为纪念“五四”运动周年,4月27日,由解放日报和上海欧美同学会主办的张克伟《问道大师》肖像油画展在上海档案馆外滩馆开幕,展出作品为画家张克伟近年来创作的幅大师肖像油画。

画中人物均为“五四”运动以来最优秀的大师们,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梁启超、蔡元培、陈寅恪、老舍、郭沫若、傅雷、丁玲、冯友兰等。和前几次展览以“五四”时期的人文大师为主不同的是,此次展览新增很多科学、教育、医学等领域的大师,新增的大师包括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林巧稚等。

张克伟《钱三强肖像》油画

张克伟表示,很多“五四”前后大师所在时代,摄影拍照还没有普及,没有拍什么照片保存,图像资料也很缺乏。自从年开始聚焦这一题材起,他便少不了去图书馆查资料、查档案、翻拍旧照片,接触大量的大师形象资料。

“原来这些大师的照片大都是黑白的,而且都已时间久长,模糊不清,要把黑白的照片画成彩色的油画,又要把模糊的人像纠正为清晰的人像,从绘画上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何况,画历史人物肖像,难度最大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表现出大师们所代表的时代和他们的精神,这不光是用外形上的‘像不像’所能涵盖的。”在广为接触每位大师生平履历和经典文本的基础上,画家用心刻画其气质与神态。

张克伟《华罗庚肖像》油画

“我们需要真正的大师,来勾勒时代的精神图谱,护育社会的人文温度。”既是画家又是解放日报编辑的张克伟,媒体人的职业特点让他的画笔保持着特有的敏感。展览将持续至5月20日。

(文/陆斯嘉)

上海

瓷艺家王侠军

“千秋吉象”展在沪开幕,探索民族工艺瓷器的现代创作

王侠军

4月26日,“千秋吉象——王侠军上海瓷器展”在上海历史博物馆开幕,展出台湾艺术家王侠军60件白瓷作品。

王侠军在印尼出生,台北长大,他是第一批投入“现代艺术玻璃”创作的台湾艺术家,怀着对革新瓷器的“初心”开始投入瓷器创作,已走过16年瓷器创作历程。其艺术创作承接了中华瓷器端庄优雅的传统,并以当代艺术和现代语汇的创新意象,演绎瓷器的新时代风采。

瓷器在高温烧造时会产生皲裂、玻璃化、变形,所以过去的瓷器永远是筒状的,非常单一的造型,然后用色彩点缀它的美丽,好瓷器的标准是古典、华丽、优雅,内敛的宋瓷代表古典、明朝的瓷器比较优雅,清代的瓷器华丽。王侠军觉得瓷器也要与时俱进,怎样将现代简介、利落的都市元素与传统美丽的瓷器结合在一起,这是需去探讨的,但是也会面临高温、收缩、软化、变形、皲裂等技术难题,为了克服技术问题,烧造时需要用到支手架,采取辅助措施来完成瓷器多变的造型。

王侠军瓷器作品

在谈及如何从玻璃艺术转到瓷器创作,王侠军说,“创作者一直在找主题,找哪个题目有趣,可以去突破。我创作玻璃艺术是一个过程,但是一直念念不忘曾经辉煌的民族工艺瓷器,不能让它变成最大的代工厂,应该与时俱进。所以做这样的尝试,从现代的角度去探索,这瓷器应该长什么样。”展览将持续至5月26日。

(文/小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siteera.com/bstefz/10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