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上映的年版本《东方快车谋杀案》中,平易近人的波洛变成遗世独立的英雄,

依靠心证分析以“犯罪者”为核心的探案,却重拾物证推理,以侦探为核心,阿加莎小说里刻意抛弃的东西都被捡回来了。

《东方快车谋杀案》改编自阿加莎的小说,是波洛系列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部。

小说于年出版。这个时期的阿加莎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早期模仿福尔摩斯物证推理的波洛也有了心证推理,赖此得以成为与福尔摩斯齐名的大侦探。

心证推理:可以在缺少人证、物证的情况下帮助找到重大刑事案件的侦破方向或嫌疑人特征,从而协助刑侦人员破案。心证推理结果不像物证,可以直接作为证据在法庭上具有法律效力,其结果只作为参考提供给刑侦人员。

侦探故事一直是阴谋、暴力、血腥、凶杀的代名词,但阿加莎使它充满“优雅”。

她的作品处处透露出女性特有的温情,平易近人的侦探、含蓄迴避的犯罪现场、用温婉的笔触展示着芸芸众生的人性。“复仇”,也仿佛是“优雅的谋杀”。

《东方快车谋杀案》讲述的是十二人联合复仇的故事,曾多次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舞台剧。

最广为人知的是年版本,汇聚了如英格丽·褒曼、劳伦·白考尔、肖恩·康纳利等神一般的人物。

而刚上映的年版在延续了“巨星”阵容的同时,也对其作出颠覆式改编。

1

身手不凡的波洛

“近人情”是阿加莎笔下的侦探十分重要的特质。

波洛同她笔下的另一位侦探马普尔小姐一样,他们接地气儿、近人情、慈蔼和善。

英剧《马普尔小姐探案》剧照。简·马普尔是“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中的一位乡村侦探,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第二号侦探,也是为数不多的女侦探之一。

而矮小、鸡蛋头、八字胡的外貌特征更体现出波洛的平凡。

版《东方快车谋杀案》

阿尔伯特·芬尼饰波洛

肯尼斯·布拉纳版的波洛,高大、勇猛、硬汉派十足,他把拐杖变成了武器,可搏斗、可防身,电影中甚至出现了波洛与嫌疑犯格斗的场面。

版《东方快车谋杀案》

肯尼斯·布拉纳饰波洛

波洛的粉丝喜欢的是他的脑子,不是身手,这些形象没有为波洛加分,反而破坏了波洛与嫌疑人之间的力量对比。

如揭示案件时“最后的晚餐”构图,将波洛置于英雄境地,俯视众生,阿加莎也会不认识这样的波洛吧。

2

遗失的心理距离

阿加莎为保持读者在鉴赏过程中过分“沉醉”的状态,而十分注重“心理距离”,避免过分的将镜头对准那些没有多少艺术价值的刺激感官的东西。

版《东方快车谋杀案》

约翰尼·德普饰凶手雷切特

所以它的作品几乎不描写犯罪场面,死讯可能只是某个角色讲述的或者报纸上刊登的。

《东方快车谋杀案》写了两次谋杀,一次是影片开头小黛西被绑架后遭到谋杀,一次是五年后凶手在东方快车上被谋杀。

年的版本回避了两次谋杀的血腥场面,前者谋杀通过旁白和新闻照片交代的,后者展示了凶手尸体的画面。

而新版电影则重点突出了死者被谋杀之后的场景。

整部影片也偏重强调波洛、强调血腥谋杀、强调华美列车,做足了形式感,却忽视推理本身。

3

冒险性的环境设置

“温和”“优雅”是阿加莎的特质,《东方快车谋杀案》将险恶的谋杀藏于平静的对谈之下,与柯南道尔充满着冒险性外加部分惊悚效果的作品不同。

阿瑟·柯南·道尔,因塑造了成功的侦探人物──歇洛克·福尔摩斯而成为侦探小说历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福尔摩斯探案集》(包括《血字的研究》《四签名》《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等)。

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将擅长心理分析的波洛置于冒险性的室外,作品在抛弃波洛的同时,将阿加莎的女性特质也随之抛弃了。

生活化的场景、以“心理分析”为中心、以叩问人性为落脚点,这本是阿加莎原著的精髓。

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改变了波洛的外貌特质、思考方式、缩减了12位嫌疑人的心理推理过程,留下了不符合那个时代的华美列车、留下了不符合波洛气质的英雄主义,电影在对原著进行再现和重新阐释时若不能传达原著的精神内涵,那还剩下什么呢?

今日互动

你有什么想对新版

《东方快车谋杀案》说的?

更多精彩

今日影评|

我用谎言去验证谎言,

得到的却是真相。

今日影评|

细思极恐!《猩球崛起》

其实比《异形》黑暗一百倍。

今日影评|

同导演、同题材、

同档期,为何票房却差31.25倍?

电影真话,每天只聊8分钟!

CCTV-6电影频道影评类日播栏目

每周一至周五晚22:00档权威开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siteera.com/bstefz/9216.html